又從“微循環重建”的技巧,談到“神經再生”的可能性……
他說的每一個概念,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
李炎東的狀態,也從一開始的“探討”,
變成了中途的“請教”,
最后則完全變成了“聆聽”。
他手里的筆一直在記錄,厚厚的一疊稿紙,很快就寫滿了大半。
而錢學東,則從一開始的努力跟上,到后來的茫然,再到最后的麻木。
他已經徹底放棄了思考,只是呆呆地看著那個年輕人。
他感覺,丁浩的腦袋里,裝的是一整個未來的醫學圖書館。
原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可以比人與狗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與此同時,招待所。
周光明掛斷了通往京都的電話,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卻帶著一絲凝重。
京都,一處警衛森嚴的四合院內。
書房里,檀香裊裊。
沈振邦掛斷了電話,
他的臉上,看不出喜怒,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當他陷入這種極致的平靜時,正是他大腦飛速運轉的時刻。
周光明的匯報,像一塊巨石,在他心中激起了千層巨浪。
首先是巨大的欣喜和后怕。
兒子沈鈺的命保住了,而且聽周光明的意思,
那個叫丁浩的年輕人,處理得堪稱完美,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的隱患。
這讓沈振邦懸了多日的心,終于落了地。
但緊接著,就是滔天的震驚和不解。
李炎東是什么人?
他是國內外科界的泰山北斗,是軍中的醫學權威,
更是沈家老爺子都頗為敬重的人物。
他親自開口,許以軍區總院的編制、京都戶口和住房,
這條件,別說是對一個農村青年,就算是放眼全國,也是足以讓任何一個醫生打破頭的橄欖枝。
可那個丁浩,竟然拒絕了。
而且,拒絕得干脆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理由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喜歡山林,喜歡自由。
沈振邦在政商兩界沉浮多年,見過形形色色的人。
有追名逐利的,有貪戀權勢的,也有故作清高、待價而沽的。
但他從未見過丁浩這樣的人。
年紀輕輕,身懷絕技,卻對世人眼中的康莊大道棄之如敝履。
“志向是上山打獵?”
沈振邦的指尖,無意識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輕輕敲擊著,發出“篤、篤”的輕響。
這不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原本的計劃,和李炎東不謀而合。
他也打算在確認沈鈺無恙后,動用沈家的力量,
把丁浩調來京都,給他一個最好的平臺,安排好他的一切。
這既是報恩,也是一種投資。
一個醫術如此高超的人,結下善緣,對沈家未來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可是現在,這個計劃被丁浩直接開口拒絕了!
沈家的“感謝”,還沒送出手,就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甚至有些可笑。
這就好比你準備了一桌山珍海味,想要款待一位貴客,結果客人告訴你,他只喜歡吃窩窩頭。
這就讓主人很難辦了。
到底要送什么感謝丁浩的救命之恩呢?
送輕了,顯得沈家小氣,不懂得知恩圖報。
送重了,又怕不對對方的胃口,反而落了下乘,讓人覺得是用錢權來衡量恩情,顯得俗氣。
沈振邦的眉頭,漸漸鎖了起來。
這個丁浩,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