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丞出列躬身道:“陛下,加征商稅恐傷及民生,削減用度不過杯水車薪。
臣以為財政之弊,在于中飽私囊,在于積欠不清。
當從整頓吏治清理積欠入手。”
“哦?具體如何?”
“其一,徹查各地倉場稅關嚴懲貪墨,追繳贓款。
其二清理歷年積欠,尤其是鹽課漕糧等大宗款項限期追補。
其三改革漕運鹽政章程堵塞漏洞,提高效率。”
陸丞提出早已想好的方案。
這話一出,楊廷和等人臉色微變。
“陸大人此差矣!”一位閣臣反駁,“徹查清理說來容易!
牽涉眾多極易引發動蕩!
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南疆初定北虜未靖,豈可再興大獄自亂陣腳?”
“正是!”另一人道,“積欠多年情況復雜,許多地方實有苦衷,豈能一概追繳?
至于改革章程更需從長計議,不可操切!”
朝堂之上,爭論頓起。支持陸丞者少,反對者眾。
皇帝沉吟不語。
陸丞知道,阻力巨大。但他不能退縮。
“陛下!”陸丞提高聲音,“財政乃國家命脈!
若任由蠹蟲啃噬積弊蔓延,則國庫日空民心漸失!
屆時縱有雄兵百萬,亦難以為繼!
整頓財政刻不容緩!縱有陣痛亦比坐視潰爛為強!”
他辭懇切擲地有聲。
皇帝看著他,良久才緩緩道:“陸卿所不無道理。
可此事關系重大,需謹慎行事。
這樣,陸卿你先將整頓倉場、稅關,以及清理積欠的具體章程擬出來,朕看過之后再議。”
“臣遵旨。”陸丞知道皇帝這是采取了折中方案,既沒有完全支持他也沒有否定他。
退朝后,楊廷和走過陸丞身邊,低聲道:“維之,年輕氣盛是好事,但過剛易折,你好自為之。”
陸丞躬身:“謝閣老提醒。”
回到戶部,陸丞立刻開始起草章程。
他知道,必須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能爭取皇帝的支持。
然而,麻煩很快找上門。
時間過得很快,他正在辦公,通政司送來幾份彈劾奏章。
內容竟是指控他在南疆期間擅自動用繳獲庫藏,犒賞私人結交邊將,圖謀不軌!
陸丞看著奏章,心中冷笑。
這反擊來得真快。
他立刻上書自辯,陳述南疆之事皆有據可查,并經皇帝首肯。
皇帝將彈劾奏章留中不發,顯然并不相信,但也未追究彈劾之人。
緊接著,戶部內部也開始出現阻力。
陸丞要求調閱的一些關鍵賬冊,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
幾個他想要清查的倉場稅關主事,紛紛托病或請假。
“大人,是楊閣老那邊不好安排啊。”趙文遠暗示。
陸丞明白,這是楊廷和在給他下馬威。
“按律辦事。
該調閱的賬冊限期調來。
該清查的官員一律不準假。
若有違反以瀆職論處!”陸丞態度強硬。
命令下達,戶部內暗流涌動。
這日深夜陸丞仍在值房批閱文書,一名老吏悄悄求見。
“大人,小人有下情稟報。”老吏神色惶恐。
“講。”
“小人在戶部當差三十年,深知其中弊情。
各地稅賦虧空,倉場虛報,多有京中大佬暗中授意,利益均沾。
大人若要徹查,恐惹火燒身啊!”
“你所指京中大佬,是何人?”
“這,小人不敢妄,只求大人三思而后行。”老吏叩首,不肯再多說。
陸丞讓他退下心中了然。
這些財政弊端盤根錯節,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網絡。
自己若要動它便是與整個網絡為敵。
但他沒有退路。
幾日后,他擬定的整頓章程呈送御前。
皇帝閱后,召他單獨覲見。
“陸卿,章程朕看過了,條陳清晰切中時弊。”
皇帝放下章程,看著他,“但是牽涉太廣,阻力太大。
朕若強行推行恐朝局動蕩。”
“陛下,長痛不如短痛,若是不趁熱打鐵,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朕知道。”皇帝打斷他,“但有些痛,現在還不能受。
北邊韃靼蠢蠢欲動,東南倭患未清朝廷需要穩定。”
陸丞心沉了下去。
皇帝終究是選擇了妥協。
“不過,”皇帝繼續笑道,“也不能全然無所作為。
這樣,朕準你先行試點。
可在直隸河南兩省,試行清理積欠整頓倉場。
看看效果再議其他。”
試點?
范圍大大縮小,但總好過什么都不做。
“臣領旨。”
“陸卿,”
皇帝語氣凝重,“試點之事亦需把握好分寸。
既要做出成效亦不可激起大變。
其中的度你自己把握。”
“臣明白。”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