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里的嬸子正在幫她梳理頭發,她的一個堂妹則在旁邊打著下手。
王翠蘭拿起一張紅紙,輕輕抿了抿,給嘴唇染上一抹紅色。
幫她梳頭的嬸子一邊熟練地挽著發髻,一邊絮絮叨叨地囑咐:
“翠蘭啊,這往后就是城里人了,到了婆家,要孝順公婆,體貼丈夫,好好過日子。”
“咱農村姑娘,實在、肯干,到哪兒都錯不了。”
“想家了,就常回來看看,王家村永遠是你的娘家,咱們都惦記著你。”
聽到這話,王翠蘭正在抿口紅的手一頓,眼圈瞬間就紅了。
積蓄了許久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撲簌簌地掉了下來。她
平時是個堅強、能干、甚至有些潑辣的姑娘。
但真到了要離開生她養她的土地,離開熟悉的家人鄉親,去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開始全新生活的時刻,那股離愁別緒和對未來的忐忑,還是讓她難以自持。
這里的一草一木,父親的叮嚀,都讓她無比眷戀。
嬸子一看她哭了,知道自已話說得有點傷感,連忙找補:
“哎呦,瞧我這張嘴!”
“翠蘭,別哭,別哭!”
“今兒是大喜的日子!咱們女人啊,誰不都得經過這一遭?”
“你這是去城里享福的,何家條件好,柱子又是個實在人,你有啥好難過的?”
“快把眼淚擦擦!”
她越是安慰,王翠蘭哭得越厲害,肩膀微微聳動。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慢慢止住哭泣,用袖子擦了擦眼淚。
深吸一口氣,對著鏡子努力擠出一個笑容,聲音還帶著哽咽,但語氣堅定:
“嬸子,你說得對,今兒是我結婚的好日子,是高興的日子。”
“我不哭了,我要高高興興地嫁過去。”
上午十點多,接近十一點的光景,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
接親車隊終于風塵仆仆地抵達了王家村。
汽車引擎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打破了村莊平日的寧靜,也瞬間點燃了王翠蘭家周圍的空氣。
“來了來了!城里的接親隊伍來了!”
也不知道誰喊了一聲,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進院子。
無論是幫忙的村民還是看熱鬧的小孩,全都呼啦啦地涌到了院門外,踮著腳尖,伸長脖子張望。
一位德高望重的王姓長輩,是王翠蘭的本家大爺,此刻提高了嗓門,對著忙碌的眾人叮囑道:
“都精神著點!待會兒接親的貴客到了,先緊著招呼人家吃飯、歇腳!”
“從四九城大老遠趕過來,路上辛苦!”
“咱們必須得好吃好喝招待周全,可不能失了咱王家村的禮數,讓人家覺得咱們鄉下人不懂規矩!”
“聽到沒有?”
“放心吧,王大爺!都準備妥當了!”
“那是,翠蘭的大喜日子,咱們肯定把場面撐起來!”
周圍的鄉親們紛紛應和,手腳更加麻利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半大小子像猴子一樣從村口躥回來,邊跑邊興奮地大喊:
“到了到了!我看見小汽車了!還有大卡車!可氣派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