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院子外面也漸漸熱鬧起來。
傻柱的師傅和幾位師兄天沒亮就過來了,已經開始在臨時灶臺前忙碌,為大家準備出發前的早飯——通常是熱騰騰的面條或者餃子,寓意順利、團圓。
雖然時間才五點多,但院里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要跟著去接親的半大小子們,一個個興奮得睡不著,早早就在院里等著了。
總管劉海中挺著肚子,精神抖擻地穿梭在人群中,進行最后的檢查和安排。
他指揮著劉光天、閻解放等幾個小伙子:
“你們幾個,手腳麻利點!”
“把墻角那些準備好的點心匣子、煙酒糖茶,還有給女方家準備的離娘肉什么的,都小心搬到外面車上去!”
“還有那紅綢子扎的大喜花,每個車頭都得掛上!”
“仔細著點,別弄臟了,也別落下啥!”
小伙子們連聲應著,小心翼翼地將一件件系著紅繩的禮物搬出院子。
劉海中確實辦事靠譜,從昨天到今天,事無巨細,安排得井井有條。
接親的人員名單、車輛分配、物品清點,甚至路上可能遇到的情況都考慮到了。
生怕出一點差錯,丟了95號院和他這個總管的臉。
很快,簡單的早飯做好了。
大家圍坐在擺開的桌子旁,匆匆吃了幾口。
因為只有四輛車,去接親的人數有限,主要是男方的至親好友、媒人和一些幫忙的年輕小伙。
何家三兄妹肯定要去,何大清作為父親則留在家里坐鎮,迎接后續來的客人。
二大媽是媒人,必須同行。
還有兩位院里選出來的全福嫂子,負責到時候給新娘子打紅傘。
吃完飯,大家開始按照安排上車。
司機是早就定好的:周正邦、何衛國、劉軍、文鐵柱,一人開一輛。
傻柱作為新郎官,和妹妹雨水、媒人二大媽、以及一位打傘的嫂子坐周正邦開的吉普車。
何衛國開另一輛吉普,帶著另一位打傘的嫂子和一些重要物品。
剩下的半大小子和小伙子們,則嘻嘻哈哈地爬上了兩輛大解放貨車的后車廂,車廂里已經鋪好了干凈的稻草和墊子。
大院門口,鞭炮已經被掛了起來。
劉海中最后清點了一遍人數和物品,確認無誤,大手一揮:
“吉時已到!點炮!出發!”
負責點炮的年輕人立刻用香頭點燃了引信。
霎時間,“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地響起,紅色的紙屑四處飛濺,硝煙味彌漫開來。
在熱鬧的鞭炮聲和左鄰右舍的歡呼祝福聲中,扎著大紅花的接親車隊,緩緩駛出了南鑼鼓巷,朝著涿州王家村的方向,踏上了迎接新娘的旅程。
……
與此同時,遠在涿州的王家村,王翠蘭家里也是一片忙碌和喜慶。
雖然家境不如城里,但嫁女兒也是頭等大事,村里關系近的親戚鄰居都早早過來幫忙了。
院子里支起了大鍋,婦女們忙著燒水、洗菜、準備酒席。
雖然菜肴可能比不上城里的豐盛,但也是盡了全力。
村里的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鉆來鉆去,等著吃喜糖。
王翠蘭天沒亮就起來了,此刻正坐在自已住了二十年的閨房里。
房間簡陋,土坯墻,舊家具,但窗戶上、門上貼著的大紅喜字,瞬間將喜慶的氛圍拉滿。
她身上穿著一身嶄新的紅底碎花棉襖,襯得她原本就健康紅潤的臉龐更加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