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午時,伙房的煙囪冒出裊裊炊煙,紅燒肉的香味順著風飄遍了整個鹽場,勾得人直流口水。
管事們按照戶籍名冊,讓灶戶們按家排隊領飯,每個成年男子能領到兩個白面饅頭、一大碗紅燒肉,老人和孩子也有份。
老周捧著熱乎的饅頭和肉,手都在發抖,他咬了一口饅頭,又夾了一塊肉放進嘴里,熟悉的麥香和濃郁的肉味在嘴里散開,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他已經記不清,上次吃白面饅頭是什么時候了,更別說紅燒肉。
孩子們更是吃得狼吞虎咽,有的孩子吃得太急,噎得直打嗝,旁邊的大人連忙遞過一碗熱水,臉上卻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那個抱著嬰兒的婦人,把饅頭掰成小塊,泡在肉湯里,一點點喂給孩子,看著孩子吃得香甜,她的眼睛里也終于有了一絲光亮。
鹽場上的氣氛漸漸變了,壓抑的氣息被快活的喧鬧取代。
灶戶們一邊吃飯,一邊小聲議論著這位皇孫殿下:“殿下是真疼咱們啊,還沒干活就先讓咱們吃飽飯!”
“聽說要改什么曬鹽法,不用再守著鐵鍋煮鹽了?要是真能輕松些,也挺好。”
“不管怎么說,能讓咱們吃上肉,殿下就不是壞人!”
王懷安三人站在遠處,看著鹽場上熱鬧的景象,臉色依舊難看。
趙德昌小聲對王懷安說:“這胖殿下,倒是會收買人心。可這曬鹽法要是真搞砸了,咱們的麻煩就大了。”
王懷安嘆了口氣:“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只能盼著他真有本事。要是改革成功,咱們或許還能沾點光;要是失敗,咱們這些人,怕是都要跟著倒霉。”
孫承福也道:“依我看,這位殿下不是沖動之人。他在遵化鐵廠把不可能的事辦成了,或許這次也真能成。咱們還是少管閑事,先把他交代的事做好再說。”
三人沉默著,心里各有盤算,卻都不敢再對改革說半個“不”字。
朱高熾看著鹽場上快活的人群,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他知道,讓灶戶們吃飽飯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推行曬鹽法,還有更多的難題要解決——修建鹽田、指導曬鹽技術、應對朝廷的壓力……可看到灶戶們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他便有了底氣。
朱雄英走到他身邊,笑著說:“你這招倒是高明,一頓飯就把灶戶們的人心穩住了。”
朱高熾搖頭:“這不是收買人心,是讓他們知道,改革不是要斷他們的活路,而是要給他們更好的活路。接下來,咱們得盡快畫出鹽田的圖紙,找工匠修建鹽田,再挑選些聰明的灶戶,教他們曬鹽的技術。只要第一批鹽曬出來,所有的質疑和反對,自然會不攻自破。”
朱雄英點頭:“好,我這就讓人去準備。對了,南京那邊要是收到彈劾的奏章,該怎么辦?”
“放心,”朱高熾眼神堅定,“皇爺爺要是問起,我自會向他解釋。曬鹽法能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對朝廷、對百姓都是好事,皇爺爺不會不明白。”
“至于那些彈劾我的人,等他們看到曬鹽的成果,自然會閉嘴。”
風從海面上吹來,帶著淡淡的咸味,卻不再讓人覺得壓抑。
鹽場上,灶戶們吃完了飯,有的在收拾碗筷,有的在好奇地打聽曬鹽法的細節,還有的在幫著伙房清理灶臺,整個鹽場都充滿了久違的生機。
朱高熾知道,蘆臺鹽場的改革,才剛剛開始,但他有信心,就像在遵化鐵廠一樣,他一定能讓這片絕望的灘涂,變成充滿希望的鹽田。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