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10月1日,利馬卡亞俄外港難得地飄起了一陣細雨,這在這個極為干旱的地區還是甚為少見的。在平常的日子里,這里多是以漫天飛舞的沙塵、酷烈的陽光以及灰暗蕭瑟的低矮灌木為主要地理特征的,一如東岸人在佛得角群島上所見到的那樣。
不過,你若以為利馬乃至整個利馬檢審法院區都是不毛之地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利馬及其周邊地區雖然干旱缺水,但一直以來都是秘魯總督區相當重要的小麥和玉米產區,出產的谷物行銷至北邊的基多、巴拿馬以及南邊的查爾卡斯檢審法院區。這其中的奧妙主要還是當地密密麻麻的農業灌溉系統,即從內陸高山處引水到沿海低地平原,以灌溉遍地的農田。
這個龐大的水利工程始于公元前一千年,是印加帝國時代創造的奇跡,后來被西班牙人接手下來后妥善維護、修繕,至今仍在谷物生產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南巴塔哥尼亞地區十多萬東岸民眾日常生活所需的谷物,除少許自產外,大部分就是從利馬等地進口的,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真是驚人的偉業,沒想到在我們看來愚昧落后已極的印第安人,居然也能建造起如此壯觀的灌溉體系,看起來很像是蜘蛛網,不是么?”南鐵公司總裁茅德勝從“控制東方”號戰列艦下到了碼頭上,朝落后自己半個身位的姜耀輝少校說道。
“是啊,我是第一次來到秘魯。老實說,我很吃驚,真的。”姜耀輝少校看了看充斥著異國風情的卡亞俄外港,說道:“當然要不是有這么強大的農業灌溉體系,他們又憑什么出口大量玉米、小麥、煙草、辣椒、西紅柿、南瓜、扁豆、筍瓜等農作物到南巴塔哥尼亞呢?唔,貌似還有大量蘋果、鱷梨、菠蘿、可可、甘蔗、咖啡、番荔枝等經濟作物,總之這些年秘魯人出口農產品和熱帶巨木到南錐,是發了大財了,這從他們這里日漸增加的種植園數量就能看得出來,其國內應當也已經出現了大批種植園地主階層了吧……”
在秘魯、新西班牙兩大總督區培養專屬于自己的買辦階層,這些年來一直是華夏東岸共和國政府為之努力的方向,并在持續推行近二十年的時間后,似乎已經出了相當一些成果,這從活躍在毛林、利馬、瓜亞基爾、巴拿馬、阿卡普爾科等地的進出口商人群體就能有所體現。不過,光培養一個進出口買辦階層似乎還不足以讓以工業立國的東岸上下放心,
在國家情報總局的建議下,執委會批準了由工商部、南鐵公司聯名提出的方案,大力進口秘魯的農林礦產品,在其國內培養出一股本地化的大地主階層,讓其與主營東岸商品的買辦階層勾結起來,徹底掌控秘魯、新西班牙兩大地區的基層,絞殺當地一切可能存在的工業資本,擠走來自半島的殖民資本,最終使得這兩個面積遼闊的富饒總督區淪為東岸的奶牛。
這個計劃目前看來運行得一切順利,尤其是在十大港口開埠,秘魯、新西班牙國門洞開之后,當地僅存的工業體系有加速瓦解的趨勢,目前基本已看不到有任何復蘇的跡象了。比如,當年墨西哥城名噪一時的絲織業就在羅洽聯合紡織廠花樣繁多、物美價廉的產品的沖擊下,破產倒閉數年了,衣食無著的紡織工人如今大概要么加入了礦山挖礦,要么前往鄉下的種植園謀生。只有少數一些紡織工人,才能依靠自己的技術在一些偏遠的、東岸商品無法輻射到的地區艱難謀生,也是夠可憐的,但這就是殘酷的市場經濟,沒什么好說的。
“種植園地主近些年確實涌現了不少,大部分以土生白人為主,少部分是新移民過來的半島人。”作為南鐵的新總裁,茅德勝實現顯然是做過一番功課的,至少是仔細調查過作為南鐵主要財源的西班牙秘魯總督區的情況的,因此只聽他繼續說道:“種植園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對奴隸的極大需求,印第安人是不夠壓榨了,因此西班牙種植園主們將注意打到了黑人奴隸身上,你看看庫拉索島上,除了鹽就是黑奴,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財務狀況能夠有所改善,不光靠我們,西班牙種植園主的需求也是之一,當然后者最終指向也是我們,畢竟是東岸的市場需求催生了秘魯與新西班牙繁榮的種植園產業嘛。”
“另外,由于西班牙王國特殊的政治體制以及殖民地一百多年來的傳統,秘魯、新西班牙兩地基層的市鎮議會近些年來也越來越多地被這些買辦商人或種植園地主所控制,他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強,以至于很多新來的半島人往往無法從他們手里撈到什么好處。”茅德勝又說道:“而他們力量的增強,對我們來說也是極為有利的,而且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種植園或進出口商業,很多殖民地官員(收受地主或買辦的賄賂)、教會人士(放貸給地主或買辦)也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這個經濟利益鏈條之中,嘗到了甜頭的他們自然會慢慢維護起目前的秩序,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天大的好處。”
說完后兩人便再沒多說什么,耐心地在碼頭上等待西班牙使者的到來。上午十點鐘,安赫爾·布拉沃特使代表新任秘魯總督德洛倫索來到了卡亞俄碼頭,將茅德勝、姜耀輝等人接往了利馬城區的某座豪華別墅內。而在他們離去后,“控制東方”號戰列艦仍舊靜靜停泊在卡亞俄外港內,用它那雄壯威武的身姿,狠狠震懾著周圍西班牙人的船只——囿于財政方面的困境,西班牙人的秘魯艦隊至今尚未重建完畢,目前只有寥寥數艘小規模的戰艦,連東岸實力最弱的第三艦隊都能穩壓其一頭,由此可見孱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