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說現在國內也有一些私營的內河航運企業了,比如蛟河地區各位船主、船東們組成的蛟河航務聯合會等組織,比如信使班輪公司等企業,此外民間的小撐船、搖櫓船(這在沿湖、沿河地帶比較常見)也能提供相當部分的運力,但問題是這些加起來也不過才幾千噸的運力,且其效率也無法和國營內河運輸公司可比,只能在附近地區搞搞運輸,至于跨區域大范圍的運輸任務,還是得靠內河運輸公司那四五百艘內河小火輪。
因此,內河運輸公司在此次產能大擴張的浪潮中進一步提升其船隊規模,已成必然之事,不然你將在接下來數年內見到國內各大河運、海運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的壯觀場面——事實上現在差不多已是如此了,這其中固然有碼頭等基礎設施不給力的原因,同時更有船隊運力不足的因素在內。現在差不多已是到了投入巨資進行改善的地步了,保守估計需在今后兩到三年內向國營內河運輸公司投入超過五十萬元的現金,以及額外三十多萬元資金用于改善各大河運碼頭的設施,不然交通物流的瓶頸將始終制約著此次的產能大擴張。
這么七算八算下來,從遠東發回來的那一百二十萬銀元還真不夠看,葡萄牙人的戰爭賠款也得拿去還一部分債務,海陸軍搶掠回來的物資除要拿去填軍費這個大窟窿之外,剩下的少許也得作為馬上要開始的裁軍計劃的遣散費,這錢哪兒夠用啊!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么多現金(還要算上荷蘭人支付的貨款)在未來幾年內流入國內各個角落,雖然如今東岸的市場體量已由小池塘變成一條大河,但仍然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再度引爆國內的通貨膨脹形勢,對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
1664年9月20日,交通部、建設部下轄的數個建筑隊齊集于百草溝煤礦,數百名東岸建設人員將與數千名的非國民勞務工一起,于今后幾個月內在這個地方辛勤勞動,爭取盡快將礦區、道路、碼頭整治出一番模樣,以盡快提高煤炭產量。另外,門德斯、瓦倫蒂諾、戈什金三人也接到了嚴令,即必須盡快在舊大陸招貼廣告,招募人手來東岸務工,現在是產能擴張期,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人先來了再說。
……
而就在百草溝已成一片大工地的當下,與其相隔數百公里的成紀鄉(位于后世坎迪奧塔小鎮附近)一帶,同樣隸屬于能源部的一支工作隊正在進行緊張的勘探、測繪工作。他們之所以來到這里,是因為附近的居民向縣里——即開遠縣,1664年1月份成立,下轄開遠鎮、營臺鄉、捉牛崗鄉和成紀鄉四個鄉鎮,共約一萬七千余人口,是為全國第51個縣級行政單位——報告,說在地里打井的時候發現了煤炭,因此引起了重視,最后層層上報到了地質部和能源部,然后他們便派員下來核實了。
其實東岸人現在不知道罷了,后世巴西的這個坎迪奧塔煤礦規模非常之大,儲量約有120億噸的樣子,占巴西全國煤炭儲量(多位于南部三州)的30%,且淺層煤炭數量極多,開采方便。不過在東岸的這個位面,他們自然是不知道這片一直延伸到巴西、烏拉圭交界處的超大型煤炭埋藏帶,其儲量究竟是多么驚人,雖然同樣多為高硫、高會、高粉塵、低燃燒值的劣質煤炭,但已經是一筆足可以使用到21世紀的巨額財富了。
他們此時所想的,只不過是在這個礦區進行勘驗,以確定其范圍、埋藏深度(好吧,這個不用確認了,幾乎露天埋藏)、品質,以便為附近內陸地區的開發及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燃料。畢竟,這里已經是東岸大草原的地界了,連后世烏拉圭人、巴西人大規模栽的人造林都沒有,除了草還是草,想要找點燃料實在太費勁了,而燃料的缺乏,必然會影響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東岸建筑材料公司開遠縣分公司的很多窯,就因為缺乏燃料而導致生產斷斷續續——畢竟周邊可供收購的柴草數量,且燃燒熱值忒也低了——嚴重影響了各類建筑材料的生產,使得開遠縣西邊新設立的幾個定居點,如扶風鄉(位于后世里維埃拉城附近)、崇信鄉(位于后世特蘭克拉斯小城附近)、同谷鄉(位于后世馬索耶爾村附近),以及狄道鄉(位于后世卡維拉小村cavera附近)等四個鄉鎮,使得這里超過八千名拓荒百姓沒有足夠的建筑材料(這里可是連木材都很缺乏呢……)修建各類設施,人只能住土坯房或破爛帳篷內,苦逼得很。
而也正是處于這種考慮——同時也是為了減輕長途轉運建筑材料和燃料的麻煩——執委會才同意能源部在這里進行勘探及試開采,以看看這個所謂的成紀煤礦到底有沒有開采價值。如果有的話,那么東岸建筑材料公司開遠縣分公司就有福了,附近的百姓也都有福了。而且如果這個煤礦儲量特別巨大的話,那么從梅洛縣向北修一條鐵路通過這個區域,以溝通南北順帶運輸煤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產能擴張期嘛,發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