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宋徽宗又戀棧皇帝寶座,寄希望于前線能夠擋住金軍大軍,或是金國接受自己的和談條件,從此罷戰休兵。
因而,宋徽宗雖然做了禪讓皇位的準備,但始終無法下定決心,欲拖延幾日,觀望形勢。
丞相李邦彥和掌樞密院童貫對金軍退軍不抱幻想,他們都希望宋徽宗能趕快禪讓皇位后南逃避難,如此自己也好跟著遠離險境。
見宋徽宗猶豫不決,李邦彥和童貫便想用計激他。
李邦彥想起童貫曾說過,他在太原時,得到過一個金軍的南征檄文,只因上面對皇帝用語頗為不敬,所以一直沒敢給宋徽宗觀看。
李邦彥便建議童貫在次日早朝時把這個金軍檄文進呈給宋徽宗,看一看能否刺激到他。
二十三日早朝,童貫便依計進呈檄文。
檄文上的大概意思,就是宋朝皇帝是個人渣敗類,此番金軍南下,不打倒這個敗類誓不罷休。
徽宗看了檄文后,果然深受刺激。他坐在龍椅上涕淚俱下,良久無語,最后說罷了罷了,卿等晚間再來商量大事吧。
到了夜里,宋徽宗在玉華殿先后召見宇文虛中、吳敏等大臣召對,商量禪讓之事。
召對后,宋徽宗命吳敏等留在外間,說自己需再思考一下。
少頃,宋徽宗心意已決,召集眾大臣進殿,不料因為情緒波動,他還未開口就突然氣塞昏倒,自御床上掉到了地上。
內侍們趕忙將宋徽宗攙扶起來,抬到保和殿東閣休息。ъiqiku.
群臣商議后,決定讓太醫再進湯藥,看看能不能有點效果。
宋徽宗喝了湯藥后醒了過來,但卻無法開口說話。
宋徽宗舉起手臂,示意內侍拿紙筆來,徽宗用左手寫道我右半邊已經不能動了,禪讓大事如何安排?
眾大臣不敢揣摩宋徽宗的心意,都無以對。
宋徽宗又寫道眾位愛卿為何都不說話?
大臣還是都保持沉默。
宋徽宗最后寫道,皇太子趙桓可繼皇帝位,朕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居龍德宮,又寫吳敏忠誠可靠,讓他起草禪位詔書。
吳敏起草詔書后,得到宋徽宗首肯,眾大臣便命人從東宮叫來太子趙桓探視宋徽宗。
太子趙桓趕到后,大臣們便在徽宗榻前宣布禪讓圣旨,并要給太子披上龍袍。
皇太子趙桓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此時大難臨頭,老爹要將皇位傳給他,讓他給老爹背鍋,嚇得趙桓急忙叩頭辭讓皇位,說我受皇位則為不孝,堅持不肯繼承皇位。
僵持不下時,皇太子趙桓也突然病發倒地,人事不省。
大臣們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得將皇太子趙桓送回東宮養病。
此時,宋徽宗去意已決,堅持要禪讓皇位。
國不可一日無主,朝廷大臣們只得帶著圣旨和龍袍守候在東宮外。
可是,金軍要來攻打東京汴梁城,捉拿宋朝皇帝,皇太子趙桓實在是不想當這個頂包的皇帝。他躲在東宮里一整日都沒有露面。
群臣無計可施,最后只得派趙桓的老師,太子詹事耿南仲入東宮勸說太子繼位。
經過一番苦勸,太子趙桓終于即位,是為孝慈淵圣皇帝,也就是倒霉皇帝宋欽宗。.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