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將領包括楊可世等則沒有遭到多大的處分,不過暫時不讓楊可世掌軍而已。
杜充卻因立下戰功被加官晉爵,任知滄州。
太尉童貫本有意提攜杜充,讓他改知中原和江南的富庶之州,但卻被杜充婉謝絕了。
杜充對童貫表示,朝廷邊關正是用人之際,自己愿意繼續堅守滄州,為朝廷將來北上盡一份力。
杜充此舉再次讓童貫刮目相看,然而童貫哪里知曉,杜充可是舍不得離開滄州啊!
在滄州,杜充與西門慶有許多秘密的利益合作,每月都能愉快的分賬。去了其它州,要找一個西門慶兄弟這樣可靠的土豪巨富,那可是不容易。
當年“小旋風”柴進那廝在滄州橫行時,可不曾讓杜充落到一絲好處,反是包庇逃犯,給官府增添了許多麻煩。
西門慶兄弟來了滄州,那可是給杜充帶來了許多好處。
自家小兒的救命之恩就不表了,此番北上遼國建功立業,可全是西門慶兄弟之謀!
千金易得,西門慶兄弟才是當真難得啊!
杜充打定主意賴在滄州,只有這樣才能與西門慶長久地合作。
童貫不知杜充有這些心思,只將他當作了一個有志于邊事的奇男子。
那杜充都還在等待著伐遼的良機,本太尉豈能就此罷休,灰溜溜的回返東京汴梁城?
童貫已經能夠想象自己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朝,太尉高俅等人真誠關切的眼神了。
太尉童貫一想到朝中的政敵們,就不甘心這樣徹底的失敗。他將宣撫司衙門的幕僚們都召集在一起,繼續研究此番伐遼的得失。
經過一番檢討,眾人得出一個結論:戰前在遼國沒有有力的內應,對遼軍的情報誤差太大,從而使我軍輕敵麻痹,遭至大敗。
宣撫司衙門的眾幕僚中,只有馬擴出使遼國,進入了燕京。于是童貫就詢問馬擴,現在遼國燕京小朝廷是哪個大臣在主政。
馬擴對太尉童貫說,天賜皇帝耶律淳是被參知政事李處溫擁戴登基的,現在李處溫就是遼廷百官之首。ъiqiku.
一邊的趙良嗣聽到后,頓時喜形于色,躊躇滿志地對童貫說大事還可為。
童貫見狀,問趙良嗣為何歡喜,大事怎生可為?
趙良嗣答道:“太尉,當年下官在遼國為官之時,曾與那李處溫是莫逆之交。
李處溫和下官談論國事時,都認為天祚帝胡作非為,早晚會將遼國葬送。
李處溫還曾和下官約定過一起投奔大宋。
下官投奔太尉前,曾他與結拜,立誓助大宋滅掉契丹遼國,讓燕云回到大宋懷抱。
太尉,我那義兄李處溫定是心向大宋的,如若下官修書一封給他,他必定能給我軍做內應。”
童貫聽了趙良嗣之,心頭大喜,他立即命趙良嗣即刻修書,派人秘密潛入燕京,聯系李處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