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童貫不甘于謀劃多年的收復燕云戰略就此終結。當他聽趙良嗣自夸與遼國現任宰相李處溫曾經結拜兄弟時,頓時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童貫命趙良嗣秘密聯絡燕京城中的李處溫,問他能不能投效大宋,日后配合宋軍行動,幫助宋軍攻取遼國燕京城。
太尉童貫此舉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姑且一試。
因為趙良嗣與李處溫結拜時,二人不過還是兩個嫉世憤俗的青年人而已。
如今多年過去,那李處溫一路高升,已經當上了遼國的宰輔大臣,是天錫皇帝身邊最受重用的人。δ.Ъiqiku.nēt
李處溫是否能夠念及舊情,聽從趙良嗣的勸告棄遼投宋,也是一個未知之數。
讓童貫和他的幕僚們意想不到的是,趙良嗣很快就收到了回音。
李處溫讓自己的兒子李奭回信,答應給宋國作內應,說只要宋軍做好準備,告知時間,他就可以配合行動。
信中還說李奭以抵抗女真金軍的名義申請成立新軍三千。天賜皇帝耶律淳已經準奏,并給了李奭經費七萬貫用來招兵。這支軍隊已在籌建,等宋軍到時會同時起事。
李處溫在信中還告訴童貫,鎮守西京道的漢軍大將甫少卿也多次表示自己有向化之心,愿意跟隨李處溫一起投奔宋朝。燕京城中另有近臣多人是李處溫的死黨,皆可為李處溫所用。
太尉童貫看過李處溫的回信后,如獲至寶,又有了幾分收復燕地的信心。
不過,宋軍新敗,童貫也不敢貿然行事,只得命趙良嗣與李處溫保持秘密聯系,等待良機。
童貫不知道的是,身為遼國宰相的李處溫此時是在兩面投機。他不僅答應投宋,同時也在秘密聯絡金國,向金人示好,同時做著投奔金國的準備。
宋國與金國誰能先打到燕京城下,李處溫就開城投降。
李處溫身為宰輔大臣,皇帝耶律淳也是他擁戴上位的。照理而,天錫皇帝耶律淳對李處溫聽計從,信任有加,李處溫不應該背叛遼國的。
可是,燕京城里的變故和西軍道傳來的消息,讓李處溫寢食難安,不得不為自己的家族尋找后路。
首先,是李處溫擁戴登基的皇帝天錫帝耶律淳得了重病,遼國的未來皇位歸屬充滿了變數,讓李處溫感覺前途未卜。
就在蕭干與耶律大石擊退十萬宋軍,剛為遼國解除了一次危機時,燕京城中的耶律淳君臣突然聽聞,天祚帝耶律延禧在西京道會集了五萬精銳部族騎兵,準備八月從夾山進入南京析津府。
耶律淳大為震驚,急忙抱病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耶律淳留著淚對群臣說道“當初是天祚帝失去影蹤,生死不明,你等以國不可一日無主擁戴我登基稱帝。如今天祚帝尚在人世,這卻該如何是好?倘若天祚帝來到南京,我只有一死,沒臉再見天祚帝。”
因為有謀朝篡位之嫌,國內并未完全歸心,加之金、宋兩國軍事相逼,天錫皇帝耶律淳坐上皇位后長期處于內心煎熬之中,沒有睡過一日好覺。
得知天祚帝要領兵返回南京析津府興師問罪,天錫皇帝耶律淳在驚懼中,病情加重了不少。
李處溫將這一切看在眼中,急在心頭。
天錫皇帝耶律淳是李處溫扶持擁戴起來的,也是李處溫家族最大的靠山。為此,李處溫可是不惜得罪了天祚帝耶律延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