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骨打交給西門慶三人的這個任務,立功容易,但也須冒一定的風險。
因為金軍連敗遼軍,整個臨潢府的各族軍馬早已是人心惶惶,各懷異志。
除了對遼國忠誠度最高的契丹人和奚人還在堅持抵抗,其它漢人、渤海人、室韋人等各族軍民里不少人都起了降伏金軍,換取平安富貴的念頭。
西門慶、辛斡特刺、移刺窟斜這三個金軍謀克憑借戰無不勝的金國大軍的聲威,一路上在那些小草原里招降納叛,說服了許多遼國部族來降。
西門慶是漢人,主要負責招攬沿途漢軍和漢民百姓。辛斡特刺、移刺窟斜二人原是遼將,在護步答崗兵敗后歸降的金軍。因此,他二人請纓前來,是為了說降遼軍中的故交老友。
雖然狐假虎威的一路招攬遼國叛軍,看上去能夠輕松地賺得戰功,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
畢竟人心叵測,投誠的部族和軍民中未必沒有忠于遼國的奸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他們偷襲暗算,施計刺殺。
西門慶之所以甘冒一定的風險自請領受招攬降人的任務,不只是為了贏得戰功,將來參加比武招親大會,更是為了在潰散的遼軍中選拔良才,暗中籠絡,以圖將來為己所用。
讓西門慶意料不到的是,從寧州前往上京臨潢府的沿途,他不僅降伏了許多各族軍民,竟然還招攬到許多寺廟的和尚!
西門慶等人越是接近上京臨潢府,在路邊、山上見到的佛教寺院和佛塔越多。
這些佛教寺院里的高僧大德們聽到西門慶等金軍前鋒的馬蹄聲,就爭先恐后地夾道相迎,厚顏無恥地拋棄了多年供奉自己的遼國貴族,紛紛嚷嚷地要投入新主人女真人的懷抱。
西門慶看著這些不事生產,騙吃騙喝的蛀蟲,內心十分鄙夷。然而,當真面對這些和尚神棍時,西門慶卻是笑容滿面,對他們大加撫慰。
在西門慶看來,這些和尚就是腐蝕女真人,弱化金國最好的武器之一啊,當然是多多益善!
因為在歷史上,存在著“遼以釋廢”的說法。那意思就是說,遼國契丹正是因為崇信佛教而由盛轉衰,導致亡國的。
遼國契丹人自從東征渤海國,以及得到南邊的燕云十六州后,接觸到了這些地區的佛教,從此逐漸被浸染,養成了崇信佛教的風俗。
遼歷代帝王對佛教的態度,基本上走了一條從信佛到佞佛的發展路線。δ.Ъiqiku.nēt
歷史上被稱為圣君的遼圣宗耶律隆緒漢文化修養頗高,史稱“道、佛二教,皆洞徹其宗旨,尤精佛教”。這個遼國皇帝生前,被國人吹捧為釋迦牟尼轉世,遼國對佛教的崇信,由此可見一斑。
特別是到了天祚帝上一代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朝時,對佛教的尊崇、沉醉和癡迷尤為突出。咸雍四年二月,遼道宗耶律洪基頒行自己撰寫的;咸雍八年七月,頒行自己書寫的華嚴五頌。此外,他還著有等。太康元年,遼道宗耶律洪基還命令皇太子寫佛書。
可以說,整個契丹王室貴族都沉迷于佛教之中,失去了尚武進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