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使臣耶律習泥烈的到來,使得趙良嗣倍感煎熬。
趙良嗣擔心遼國服軟認輸,通過割讓土地,貢獻金帛等手段與金國達成和解,簽訂類似于“澶淵之盟”的金遼協議。
倘若金遼結盟,不惟趙良嗣“聯金伐遼”之策就此破產,回到宋國后無法在御前向向道君皇帝交差,且會后患無窮。
遼國一旦與金國和平相處,必會追究宋國與金國聯合,圖謀遼國土地的背盟之舉。
要知道,遼宋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后,約為世代友好的兄弟之國。此后百年,軍事實力強大的遼國一直遵守盟約,未再南下牧馬,大舉進攻中原。
遼國契丹人信守承諾,很好地遵守了兩國之間的盟約。而宋徽宗君臣暗中施行的“聯金伐遼”之策,卻是十足的背信棄義之舉。
此前遼國對于宋金兩國之間的秘密接觸,已經有所察覺,此番遼使耶律習泥烈到來,同在金軍大營中的宋使趙良嗣無處遁形,必會被遼國人發現。
對于趙良嗣而,此行已經被逼上了絕路,可謂是有進無退,他必須得到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允諾結盟之答復,才能回國復命。
此時在軍事上強勢的金國面對宋、遼兩國的外交使臣,正是左右逢源,予取予求的好機會,想來必不會在談判中輕易讓步。
每當思慮及此,趙良嗣這個宋國正使心中倍受煎熬,在營地中真是寢食難安。
思前想后一番后,打探不出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真實意圖的趙良嗣不得不又將希望寄托在了西門慶的身上。
西門慶與金國貴族交好,如今又在金國太子完顏繩果的帳下擔任客將,想必他那里可以偵知金國君臣的動向吧!
趙良嗣打定主意,急忙帶著副使馬擴,來到完顏繩果的軍營,求見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西門慶。
營帳里,西門慶聽完趙良嗣的求助之后,面露難色,沉吟不語。西門慶此舉,并非是去探聽金國人國策真有甚么難處,對于知曉歷史走向的西門慶而,哪里還需去向金國貴族打探。
西門慶深知,生女真人世代遭受遼國契丹人的壓迫和剝削,滅亡遼國是完顏家族幾代人的理想。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女真貴族,絕不會輕易與遼國契丹人講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趙良嗣不知后面歷史的變化,此刻身為局中人,當然看不清眼前的迷霧了。
西門慶若是表現得輕而易舉,還怎生讓那趙良嗣欠下自己的人情?故而,西門慶面露為難之色,欲以此賺取趙良嗣的感激之情。
果然,面對喬模喬樣的西門慶,趙良嗣信以為真,只得向西門慶苦苦相求,請他冒險再助自己一臂之力。
西門慶見火候拿捏得差不多了,方才痛下決心般地應允下來。在趙良嗣企盼的目光中,出了營帳,向完顏繩果的大賬走去。
西門慶在完顏繩果的營帳里呆了許久,與他閑聊打聽了一番完顏兀魯過往的趣事。
在與這個未來的妻舅聊得興起時,西門慶方才若無其事地問了一句,大軍何時開拔前往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