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文昭帝只問了兩個字。
崔皇后迎上前,臉上帶著輕松篤定的笑意:“皇上放心,臣妾與棠夫人相談甚歡。她爽直忠厚,心里藏不住話,他們一家無論是對大虞還是對皇家,都是一片赤誠。”
她將方才與方青鸞的對話,尤其是方青鸞提及父母可能是北境遺民,以及棠云婋那句“吃大虞的米長大,說的是大虞話,嫁的也是大虞人,管他之前是什么情況呢,如今就是土生土長的大虞人”也說了出來。
文昭帝靜靜聽著,沉吟片刻,緩緩頷首:“皇后觀察入微,之有理。如此,朕便徹底安心了。”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
文昭帝擔心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翌日朝會,一名御史便疾步出列:“皇上!臣有本奏!”
“準奏。”
那御史神情激動:“近日有消息稱我朝鎮北大將軍棠云婋乃北境屋引氏遺孤,按北境祖制,更是皇后不二人選。此消息如今已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他深吸一口氣,語氣變得尖銳。
“皇上!鎮北大將軍雖戰功赫赫,但其身份敏感至此,再手握重兵,鎮守邊關,恐有不妥啊。”
“為鎮北大將軍清譽計,為邊境安穩計,臣懇請皇上,速速下旨,召她回京!另擇穩妥大將接手邊關軍務,方為上策!”
他說完,其他保守的文臣立刻跟上。
“臣附議!”
“張御史所極是!人可畏,不得不防!”
幾名保守的文臣立刻出列附和。
其中不乏看不慣棠云婋一個女子領兵的武將也跟著附和。
“少放屁!”烈國公忍無可忍,大步出列,怒視那幫文臣。
“爾等豎子,只知道躲在京城空談!鎮北大將軍在前線浴血奮戰,陣斬北境親王、大將,殺得蠻子聞風喪膽,這是實打實的功勞。”
“如今蠻子打不過,才會使出這等下三濫的離間計,你們非但不思破敵之策,反倒要自斷臂膀,將功臣召回?是何道理!”
先前站出來反對的文臣立刻駁斥:“烈國公,此乃朝堂,請注意你的辭!你這實在是,有辱斯文!”
“我等正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杜絕后患!”
“烈國公,防微杜漸的道理您不明白嗎?若真有萬一,誰承擔得起?!”
文臣們不甘示弱,引經據典,針鋒相對。
太子謝元宸給了自己人一個眼神,大理寺少卿當即站出來幫著烈國公說話。
“烈國公所極是,此刻將鎮北大將軍召回,乃正中敵人下懷,令親者痛,仇者快!”
“屆時,我軍臨陣換將,軍心浮動,若丟失城池、損兵折將,這罪責哪位大人承擔得起?”
……
一時間,金殿之上吵作一團,儼然分成了立場鮮明的兩派。
一派主張召回棠云婋。
一派力主繼續重用棠云婋,嚴斥北境離間之計。
烈國公看了老太傅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