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永寧侯王斗,領了幕府文武官員,偕同大同鎮總兵、定興伯王樸,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宣府鎮監軍杜勛。
又有此時身在鎮城的俄木布等人,迎接了欽差大臣李邦華一行人。
李邦華設想了種種情況,相見時王斗會如何對待自己,冷遇?下馬威?刀劍加頸?斧鉞臨身?卻沒想到的是,那迎接禮儀非常隆重,給足了欽差大臣臉面。
就見在初迎接地,城東八里的洪字暖鋪,已經搭起了高高的彩棚,然后一直到鎮城東面的安定門,還有東大街到鎮朔將軍府道路,全部進行了清場,人員皆繞道而行,為欽差大臣的儀仗隊,留下行進的空間。
李邦華一行人,終于可以走大道中間了。
他心下滿意,卻不知道宣府鎮民無不背地大罵,要知道現在王斗儀仗隊出行,也沒有清場的,還自覺靠右走,并不耽擱行人行走,鎮民們也習慣了幕府做派。
沒想到這京師貶官一到,就亂套了,還讓大家伙耽擱了多少事,真是擾民。
還有若依舊例,迎接欽差必須數里、十數里的路途上,全部扎上彩棚,棚上還要糊上紅色的紗綾,作為欽差佇足之地,還需加上上好的紅綾,棚子也得扎得精細,用上上好的木料。
這不免浪費,也不附合李邦華節儉的儒門思想,似乎王斗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只在洪字暖鋪扎了彩棚,然后有鑼鼓隊夾道歡迎。可謂簡潔又氣派,莊重不缺乏隆重。
總之一系列明面擺出來,充滿堂堂大氣,沒什么下絆子之類的小道,便若他的為人行事一般,不屑陰謀詭計,向以堂堂大勢壓人。
李邦華撫須點頭,對王斗布置頗為滿意。同時心下凜然,越是王斗這樣的人,越不好對付。
各官相見略一寒暄,眾人起程,一路行去,就聞敲鑼打鼓聲山響,更有無數的男女老少擠在路邊街旁看熱鬧。
擾民先不談。熱鬧大家還是喜歡看的。
而且現在宣府鎮百姓,已經習慣一有事就舉個日月小旗,儀仗隊過來時,但見無數的小旗飛舞,真是彩旗飄飄,鑼鼓喧天。一片喜慶歡騰的景象。
李邦華差點熱淚盈眶,沒想到鎮城的百姓,如此心向朝廷,畢竟是大地方的人,素質就與那些小地方不一樣。
唯有儀仗隊伍中舉著“肅靜”、“回避”的旗牌手們有些尷尬。眼前情形,與他們舉的牌子內容大相徑庭。隊伍中的鑼鼓手。也一樣住了手,周邊的鑼鼓聲,已經吵得他們耳朵發暈了。
不過受到熱情歡迎,總比受到冷落好,而且他們也有一種感覺,相比小民的畏懼跪伏,四周無聲,這種感覺更讓人新奇舒坦。
進到鎮城前,雄壯的城池也讓李邦華嘆為觀止,“九邊沖要數宣府”,“京師鎖鑰”、“神京屏翰”不是隨便說說的。
原本宣府鎮城就每面長六里十三步,周長二十四里,又有七門一關,可謂虎踞峙列。現在鎮城更熱鬧了,除了城池內中,城外也聚起了越多的市鎮,直有熙熙攘攘之感。
往日為防務所堵塞的宣德、承安、高遠三門也盡開,如此,東面安定門,西面泰興門,南面昌平門、宣德門、承安門,北面廣靈門、高遠門全部通暢,使得人流越眾。
不過看街上商鋪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整潔,特別里宅櫛比,人煙湊集,莫名其妙的,李邦華又嘆了口氣,相比宣府鎮城的繁盛,京師太衰敗了,非是一國之都氣象。
對王斗迎接的禮儀,李邦華挑不出毛病,他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對朝廷的尊重,除了沒有黃土鋪路,清水凈街,王斗能做的都做了,給足了李邦華等人代表的朝廷臉面,也沒有因朝堂之事,對自己有所怠慢。
李邦華心中一暖,他心中猜測,可能自己入境來,他的部下瞞著他做了一些事,又或許武人格局小,眼界窄,只注意鎮城周邊的事情,對外地疏于管教。
畢竟往日各鎮總兵,只注意鎮城周邊的事情,哪會去管余路怎么樣?
再看鎮城街道干凈,或許王斗又擔心黃土鋪路,反而臟了,又或者清水凈街,結了冰滑溜怎么辦。
李邦華這樣心里想著。
他一路行去,除觀察周邊外,還很注意觀察王斗人等,窺探他們對自己的態度。
在京師時,李邦華不是沒有見過王斗,此時看他穿著蟒袍,氣度越發威嚴難測,他策在馬上,臉上帶著淡
淡的笑容,有時與自己說話,有時又揮手向民眾致意,一點也看不出內心所想。
王樸作為伯爵,身份尊榮,策馬走在王斗身邊,卻是理也不理自己,笑嘻嘻的,只是學著王斗樣子揮手,有時與王斗耳語什么,二人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宣大總督紀世維,對自己不咸不淡,監軍太監杜勛,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不時抬頭望向天空,也不知在想什么。
唯有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臉上露著笑容,似乎對自己到來,真心感到歡喜,同時也為欽差一行人得到的禮遇,真心覺得欣慰。
俺答廢汗俄木布,除了對王斗等人恭敬外,對自己天使一行,也極為尊敬,這也讓李邦華滿意,大明天威播于塞外,這是好事。
他再看王斗麾下官將,明顯可以看出,這些人對自己神情冷淡,以應付為多,便是臉上帶著笑容,也笑得很假,看來自己在朝堂那番話,已經得罪他們了。
李邦華其實很注意這些人,特別他們氣質服飾。看他們穿的衣裳,便是所謂的靖邊衣了。
此時他們中武人。穿著靖邊軍的冬衣禮物,曳撒樣式的右衽袍衫,衽邊處翻著精美的羊毛,頭戴三山暖帽,腳踏氈毛靴,很多人還系了斗篷,又別著刀劍,飛揚中有著一股殘酷的美。
李邦華一陣恍惚。便若一大群錦衣衛站在自己面前。
他們中的文人,卻是戴著軟幞,一樣穿著緊身袍衫,外罩短袖大氅,同樣在腰間佩了刀劍,個個儒雅中帶著英氣,李邦華心中喃喃道:“漢唐古風……”
他不得不承認。比起單單的文士服,靖邊軍中的文人服飾,更加的吸引人,讓人有棄筆從戎的沖動。
甚至他們的小兵,厚實的長身罩甲,外間銅釘閃亮。兩臂有精鐵臂手,再套上有皮毛圍子的青色大衣,保暖又不影響作戰,再配上帽兒盔,舉止中露出內中罩甲的鮮紅。英姿勃發又賞心悅目。
大明服飾本在色感上就達到巔峰,靖邊軍更繼承又發揚了。確實是一只與眾不同的軍隊。
……
懷著種種復雜心思,李邦華隨著王斗等人進入鎮朔將軍府,到了大堂,只見上方已經擺好香案供品,李邦華走到正上端,臉一板,喝了聲:“有圣旨,永寧侯、宣府鎮總兵官、鎮朔將軍王斗接旨!”
他很注意看王斗神情,就見王斗跪拜下,高聲道:“臣,王斗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邦華心中一松,緩緩念起圣旨來,下方各人聽著,聞聽王斗被封征虜大將軍,充任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又加回太子太保,堂內人等盡是神情各異。
幕府各員,靖邊軍各將,相顧而喜,往日他們雖尊稱王斗為大將軍,其實王斗還不是正宗的大將軍,眼下名副其實了,特別此時更走到了武人的最高身份地位。
宣大總督紀世維撫須而笑,宣府巡撫朱之馮與大同巡撫衛景瑗互視一眼,均看到對方臉上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