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主官,也是五年任期,從崇禎十二年幕府設立時算起,最多二任。
主官任滿后,若無他用,一般會到教化司、參謀部、監察部掛個虛職,起監督或參謀之用,或到軍事、民事學院任職,發揮余熱。
王斗新設立了外務部,未來外交之事增多,此部設立,大有必要,以中軍撫慰官謝有成轉任部長,并將歸化司、新聞司劃歸外務部下屬,部下又增設了一個殖民司。
現在府內外宣傳諸事,都歸新聞司在管,原大使劉本深被調到監察部去,這個原本的錦衣衛百戶被調來調去,最終還是干回老本行,也與溫達興徹底脫離關系。
他性格陰沉,野心勃勃,會否與遲大成展開爭斗也說不清。
當然,中軍部的人員職務,只在軍報上發布,軍政部各員情況,也在時報上一筆帶過,不若民政部、監察部那樣,多少介紹了各員的履歷情況,職務介紹等。
特別李之芬等人詳情,更處于高度的保密狀態。
……
除此之外,宣府時報還大規模宣傳,全民招募都護府吏員,及吏員考核制度,設立銀行,開發漠南等詳情政策。
“……報考吏員,以漢籍優先,然不論士民工商,不限宣府鎮,凡有報效為國之心,皆可報考……如若錄取,將入宣府鎮民事學院集訓三月,學習民政諸務,發送地方實習半年。便可轉為正式科員。”
看著報紙上的說明,紀世維在房內緩緩踱步,最后下定決心,大力支持女婿,讓紀氏族人,皆盡前去考核。
看到報紙,朱之馮與衛景瑗相對無,王斗沒有違制,沒有科舉,然卻比科舉還更可怕。就怕山西的士子人才。被王斗這下子一掃而空了。
衛景瑗冷笑道:“不拘一格用人才,好個王斗!”
朱之馮恨恨道:“魚龍混雜,烏合之輩!”
看到報紙,延慶州知州吳植。匆匆趕到冠山書院。對下方很多準備去報考的學子凄厲呼嚎:“為人子者當思忠義。以報效朝廷為上,豈可為地方軍閥所用?諸位要三思啊。”
下方人等只是默然不語,科舉這條路千軍萬馬。中者卻寥寥無幾,整個學院,最后有幾個人會中舉,甚至進得進士的?
就算中得進士,要謀到實職,又何其困難?大明光生員秀才就有幾十萬,最終做官的又有幾個,最后還不是要自謀生路?
大明天災,哪有永寧侯治下安定?還是謀個穩定飯碗為佳。而且報考吏員,比參加科舉比試容易多了,當官當得如此容易,這在國朝,甚至幾千年來是第一次,豈不心動?
……
鎮城一家茶館,三晉商會的賴滿成與鄭經綸相對坐著,已成為商會會長的鄭老四更加富態了,絲綢衣衫外面,套了一件華貴的皮裘,他看著報紙,喃喃說道:“我們鄭家,也該出幾個官人了。”
雖然他的兩個侄女,分別嫁給高史銀與韓朝為妻,不過鄭經綸認為,最好還是他們鄭家,出幾個當官從吏的為好。
眼前就是良機啊,科舉當官多難,便是吏員,地方上也多由吏治家族把持,等閑人等別想擠進門去。
處于鎮城之內,賴滿成當然不會扛著那把青龍偃月刀,仍然搖著自己招牌似的灑金扇兒,撇嘴道:“當官作吏沒什么意思
,還是從商為好,現在大將軍治下,我等皆是合法發財,哈哈……”
他指著報紙上的幾段話:“便如漠南漠北這條商路,鄙人就非常有興趣……看這上面說,北海邊上,就是蘇武牧羊那里,海子邊各部落盡多皮毛,區區一個鐵鍋,就可以換一大堆,就是有些紅毛鬼盤據在那里……”
他喃喃自語:“奇怪,紅毛夷不是海上來嗎,怎么草原西北面也有?……不過無所謂,組上一些鏢局,敢阻攔的就滅了……”
經過上次的塞外征戰,賴滿成對塞外掠奪貿易充滿興趣,區區紅毛鬼,他并不放在眼里。他們商團武裝不是吃素的,更不說到時還可拉上一票蒙古人作為開路先鋒。
有金礦先例在前,賴滿成等對王斗信用也充滿信心,與很多商人一樣,對開拓塞外熱情極為高漲。
賴滿成在盤算組建一家商團冒險隊,名字他都想好了:“北海貿易公司。”
孔子:“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
莊子:“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并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
商團之名取自圣人之,也顯得大氣些,賴滿成聽說廣東那邊許多商社也叫公司,含聚多人之財、共同運作之意,看來自己不是第一個這樣取名字的。
……
在山西鎮,這張報紙,也很快傳到張家,沈家,楊家,李家族人中間,在他們家族內部引起激烈的爭議。
王斗派兵在宣大各處抄查晉商家財,這些山西有名的官宦大家,與那些商人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迫于形勢,他們最后放棄那些人,然要說他們對王斗有好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恨之入骨,只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