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證明的功勛獎牌,材質從銅質到金質不等,萬眾矚目下,這是難得的榮耀,上臺各人無不激動萬分,臺下眾軍,也是一片羨慕。
除了榮耀,這些戰士中,有一部分是乙等軍入甲等軍不久者,他們對得到銀兩賞賜還是歡喜,不過老甲等軍們,更看重是功勛賞賜,還有得到功勛牌的榮譽。
已選入中軍騎兵右營,原王斗當年上司徐祖成的親將楊東民,還有現情報司內務科大使李守勤之子李忠國,因此戰表現突出,一樣上臺受賞。
萬眾矚目中,楊東民大步上臺,王斗微笑看著他,記得二人初識時,還是當年在萬勝和米店沖突的事,這么多年過去了,楊東民也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英氣肅然的靖邊軍合格軍人。
將用一個托盤托著的,上裝一百兩銀子,還有上刻一百功勛,樣式精美,厚實沉甸的銀質功勛牌交到楊東民手上,王斗微笑著道:“楊兄,恭喜你,這是你應得的!”
楊東民哽咽道:“多謝大將軍!”
他雙手接過,大聲吼道:“忠誠、奉獻、榮譽!”
李光衡樂呵呵看著,楊東民受獎,也是他的榮耀。
臺下的軍報時報采訪們,則一邊極力探頭看著,一邊拼命的奮筆疾書,邊塞戰場封賞將士,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話題啊,想必回去后,這期的報紙可以賣到瘋狂了。
他們奮筆疾書時,還不約而同使用了鉛筆與硬紙板,這鉛筆沒什么奇怪,早在漢明帝時。便有曹褒寢則懷鉛筆,行則誦讀書的記載。有時鉛筆使用,還是比毛筆方便的。
當然,他們大書特書時,對先前之事,同樣使用了春秋筆法,雖然王斗不介意,他們卻自覺維護大將軍與靖邊軍形象,況且。報社還有編輯呢。
將五十兩銀子,還有五十功勛的銅牌交到李忠國手中,看著這個虎頭虎腦的小伙子,王斗笑道:“你爹長得陰惻惻的,你卻完全不同,怎么你父子二人差別這么大?”
臺上眾人大笑,李忠國只是張著嘴傻笑。
臺下忠義營中。許祿,劉瑋幾人遠遠看著,他們因受不得約束,并未進入騎兵營內,不過部下已經許多人調離,然后源源不斷的。又有新的舊軍進入忠義營內,成為他們部下,可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看著臺上的王斗,溫方亮人等,當年這同一堡之人。彼此地位已經天差地遠,但各人已經沒有任何心思。畢竟雙方距離越來越大,早非同一層次之人,只恨當年自己沒有堅持下來,一失足成千古恨。
原四海冶堡守備張文儒,同樣待在忠義營內,他也受不得約束,反覺得在這營內更為快活,不過張瘋子看著自己一個部下上臺受獎,還是裂開大嘴直笑。
土默特廢汗俄木布看著這一切,覺得很有意思,喀爾喀土謝圖部協理臺吉則內心肅然。
他尋思著,明國永寧侯爺搞的這處儀式,顯然的極大振奮了軍心士氣,怪不得靖邊軍勇不可當,看來以后漠南肯定是王斗的天下了,還是需說服汗王,與王斗交好為妙。
王樸看部下眼熱的樣子,顯然也很希望得到這樣的賞賜與榮譽,他心中暗暗記著,回去后,自己也該搞搞這種儀式了。
新附營蒙古人中,塔布囊與嘎勒德緊張站著,看中軍高臺那邊一片的大旗翻滾,臺下將士陣列也是威武雄壯,他們看一批批的人上臺受賞,賞前賞后,臺下數萬將士都是高呼威武,二人看得又是興奮,又是期待,只覺自己的心簡直要提到嗓子眼上。
終于,輪到他們這個陣營了,萬眾矚目中,二人與余者八人排眾而出,迎面就是一陣鋪天蓋地的威武呼嘯聲,還有數千新附營蒙軍的狂吼亂叫,二人都是臉色漲得通紅,只覺如此榮耀,便是不需賞賜,也一樣心滿意足了。
十人上了高臺,個個昂首挺胸,激動挺立,王斗一一叫著他們的名字,曾就義又在旁作著翻譯,嘎勒德只覺大將軍目光看來,如大海一樣深邃,他為人沉穩,而且還頗為機靈,他高聲說道:“為大將軍征戰,不敢要賞。”
王斗說道:“我靖邊軍有功必賞!”
他目光在塔布囊與嘎勒德身上轉了幾下,道:“成祖皇帝曾有,夷而入于中國則中國之,覆載之內,不分華夷,但有賢才,用之不棄,你們皆是新附營的英杰,本將希望你等武勇依舊,便如同滿桂、麻貴眾將軍一樣,為國死戰,青史留名!”
十個新附營韃軍或漢語或蒙語的大聲吼叫:“愿為大將軍效死!”
王斗一一頒布賞賜,塔布囊最為悍勇,共計斬首達九級,賞得一百功勛的功勛牌一個,還獲白銀一百兩。
特別他們全家更從暫住籍變成了歸化籍,直接跳過夷籍,以后可以在宣府鎮內自由出入,若對漢文化有了認同感,日后還可以賜漢姓,起漢名,成為漢籍。
看著手中的功勛牌,塔布囊激動得全身發抖,要知道靖邊軍中功勛寶貴,一點功勛值就可以兌換良田一畝,或是草場五畝,這不,五百畝草場就到手,以后自己可以建個大大的牧場了。
不說他,下方各個新附營蒙古兵們,個個也是看得眼睛發紅,連千總勒篾格都是眼熱不已。
嘎勒德也獲得了白銀五十兩,功勛值五十點,他們十人下臺后,特別塔布囊的榜樣,將極大激起新附營戰士奮戰沙場的決心。
盛大的獎賞儀式結束,眾軍歡騰雀躍,王斗轉頭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土默特汗俄木布,說道:“俄木布。”
俄木布飽經古祿格等人虐待,反應已經有些遲鈍,愣了半響,才反應過來,連忙道:“小王在……”
王斗看著他道:“隆慶五年,大明策封俺答汗為順義王,此后漢蒙雙方和好,一品忠順夫人當位時,更數次力排眾議,使得漢蒙雙方休兵罷戈,避免戰火蔓延,百姓涂炭。此功此德,我大明謹記在心,你被奴酋擄到遼東所經遭遇,本侯也感同身受,將向朝廷上書,恢復你順義王的名位……”
王斗對著京師方向拱拱手,繼續道:“不但如此,土默特降人中,還將拔給你人口五千,擁有不超過千人的護衛。”
俄木布喜從天降,他痛哭流涕,跪下對王斗連連叩頭:“大將軍便如小王再生父母,小王當世世代代效忠大將軍,效忠大明!”
王斗道:“請起。”
他走到臺邊,一手按劍,緩緩眺望塞外這片土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眼眸幽深如海。
……
崇禎十五年九月十六日,王斗率軍回轉歸化,途中,他聽從贊畫秦軼的意見,效仿霍驃騎霍去病,在大青山舉行盛大的祭天大禮,祭地禪禮。
同時,關于此戰的捷報,王斗吩咐飛速的發往京師,宣府輿論,也要動起來。
眾將個個興高采烈,此次征討塞外,雖不如霍驃騎那樣名享千古,但也是明中葉以來極大功勞,有幸參與此戰的人,個個皆能青史留名。
只是不久后,一封來自中原的情報,將王斗等人的好心情破壞殆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