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末邊軍一小兵 > 第622章 在哪里?

                第622章 在哪里?

                天氣慢慢轉涼,宣府鎮的百姓,都相繼換上了秋冬衣裳。

                從宣府鎮城到萬全右衛新開口堡官道上,此時走著二百多輛各式的獨輪車與板車等,推車的,都是各色年紀的民夫,一個小吏,協同兩個后勤司的官兵押運。

                路面新修平整,雖然車輛上滿載各類沉重的輜重物資等,但民夫們推車走路卻不覺吃力,傍晚時分,車隊便到達目的地,新開口堡附近一個暖鋪。

                因為處于運送前線輜重要地,此處已經變得極為熱鬧,暖鋪周邊,還聚集了眾多的騾馬車隊,從新開口堡北上,需要翻越野狐嶺,人力難行,唯有使用騾馬車輛。

                押運的小吏名叫劉可第,原是保安州五堡一個攢典,王斗任東路參將后,路內掀起一股投奔幕府的潮流,劉可第也與堡內幾個小吏隨了大流,因為他頗通算術,所以不久后調到后勤司任事,此后一直干了下來。

                雖然相比以前,貪污的機會大大減少,但不克扣月糧,干得好有獎金,各項福利眾多,對要求不高的劉可第來說,對目前的生活,他還是滿意的。

                而且王斗也不禁止幕府官將家屬經商,吃著穩定的公家飯,人人高看一眼同時,還有各類的進項,典型的便是保安州城典吏周厚仁,開了蜂窩煤廠,又開鐵釘廠,財源滾滾,在吏員圈內聞名遐邇。

                劉可第雖遠遠不如周厚仁,但也有在幾個廠坊內投股分紅。進入富裕的生活行列,對眼前的生活,就更珍惜了。

                該批輜重押送到,他不敢怠慢,立時到庫房交割,戰爭起后,沿途一些驛站暖鋪紛紛擴建倉庫,并由后勤司統一調度,并在各驛站增派吏員。

                此時該暖鋪倉房負責的卻是一個名叫林光官的司吏,與劉可第一樣。同樣出身五堡。當年同批進入靖邊軍體系,二人交情良好。

                看到劉可第,他臉上露出笑容,拱手起身:“賢弟來了。一路辛勞。還請稍待。待你我交割完這批軍資,為兄再為賢弟接風洗塵,把酒歡。”

                “好。”

                劉可第含笑還禮。軍資交割,非同小可,幕府做事,一向責任明確到人,出了事,倒霉的是自己,二人交情再好,林光官也不可能為之搭上他的飯碗,謹慎是必然。

                二人對照貨物貨單細細清點交接,隨同倉庫一些吏員,好一陣子忙碌,最終林光官確認無誤,簽了回執,二人才松了口氣。

                而那些站在一旁的民夫則興奮起來,要發錢發糧了。

                因為輜重營主要支援塞外西線戰事,所以鎮內后方輜重運送,王斗決定發動民眾。

                根據宣府鎮參戰支差條例,凡宣府鎮民眾者,年十六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身無殘疾之男子,均可參與出差,他們的待遇供給,包食宿,每人每日還有米一升,銅圓一個,或一合之糧票。

                對民夫隨身牲畜的供給,規定,驢每日每頭草八斤,料米一斤四兩,牛每日每頭草十五斤,料米二斤,騾馬每日每頭草十五斤,料米二斤,每日計工,可完成任務后立時支給。

                也可屢計支給,出多少差,發給多少工票,以資憑證,定期算帳,視差夫自己需要,連續支差兩個月者,還獎勵鞋子一雙。

                這個條例,極大鼓舞了民眾熱情,參與支差之人絡繹不絕,王斗還特別強調,對君子喻于義,對小民,則要喻于利,給錢要痛快,為避免舞弊,支錢時,皆有鎮撫司官吏坐鎮。

                “發錢糧了!”

                他們高興說著,個個手上拿著一種竹簽,這是他們任務完成的憑證,驗收完就給,也有人竹簽有所不同。

                每人待遇供給,這有明確規定,當然,建立在各人運貨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否則空車跑一趟,也要支錢?

                不過有拼命之人,相同的獨輪車,載的貨物超額的,所以就可多拿半倍,或一倍的工錢口糧。

                他們排隊領取,支錢給糧,倉庫有專門的吏員負責,錢箱上盡是閃亮的銅圓銀圓,還有花花綠綠的糧票,旁邊又有糧桶,裝米的斗也是標準份額,不是那種做了手腳的斗量。

                一邊有一個鎮撫司官員淡淡坐著喝茶,他雖然只看著不說話,但也給一干吏員極大壓力,不敢動什么花樣。

                眾民夫高興的領取自己工錢,起初他們還擔憂官家說的好聽,最后卻不能兌現,但在第一次支差后,一切的疑惑,都煙消云散了,很多人跑了一趟又一趟。

                當然,雖有屢計支給形式,對很多民夫來說,感覺不靠譜,還是每日支取,落袋為安為妙。

                大部分人,也是選擇米與銅圓,很少人拿糧票,這也

                是這些人多是外來人員,非漢籍的緣故。

                宣府鎮漢籍一樣廣泛發動起來,顯然他們看不上這種人力推運,小打小鬧賺些苦力錢的方式,他們組建的是騾馬車隊,或以商行等形式進行,那運力才叫一個大。

                終于事情辦完,有專門人員將這些民夫領下去食宿休息,暖鋪旁雖然各類飯館客棧云集,但他們哪舍得花錢?只有那些漢籍人員,才住客棧,不睡那種大通鋪。

                劉可第、林光官等人也輕松下來,今日事情算完了,又過了一天,都悠閑坐著說笑,他們年歲大了,也不指望升遷,能保持現在的生活,就心滿意足了。

                大明吏之四等,攢典、司吏、典吏、令吏,然就算到了令吏,仍然是不入流的小官,且升遷極難,就算在幕府體系內,因為竟爭激烈,升遷同樣不容易,他們更不想爭。安安穩穩過日子就算了。

                他們代表靖邊軍體系內保守的,不思進取的一個群體,但就算這些人,在外人看來也是極為難得,曾有游歷士子感慨道:“余入宣鎮來,但見役吏嚴整肅然,人人恭儉敦敬,忠信盡職,宛若古之良吏也。”

                ……

                小小宣府鎮,可以支持龐大的塞外征戰。讓世人驚疑。

                國大而虛。難以調集民力物力,是此時通病,然整個宣府鎮卻似乎隨之而動,這種有效運轉的體系力量。在外人看來難以理解。

                龐大軍需出入供給。牽涉到復雜的數學運用。然后勤司卻管得井井有條,宣府出良吏,成為許多人共識。

                也因為發動民眾。出塞大軍,西征大軍,糧草物資才能源源不斷供給,畢竟數萬人軍隊,如果正常供應食物,每天吃的喝的都不是小數目,更不說還有別的種種類類輜重。

                出征在外,因糧草問題失敗的軍隊不知有多少,為了糧草,各類隨營人員,運送輜重人員,有時他們數目甚至超過作戰軍隊總人數。

                便如當年西班牙軍隊圍攻尼德蘭的貝亨奧普佐姆時,被圍城鎮中的一位卡爾文派牧師說道:“從沒見過這樣小的一個軀體卻拖著這么長的一條尾巴……這么小的軍隊卻帶著這么多大車、行李馬、駑馬、隨軍小販、仆人、婦女、孩子和一批烏合之眾,他們的數目遠遠超過了軍隊本身。”

                當然,這場戰爭,對許多商家富戶來說,也是一個發戰爭財的機會。

                每日通往塞外的道路上,一輛輛車馬裝載物資,只是向興和所等處匯集,隊伍日夜不絕,塞外云集的軍隊與商民,好像一個龐然大物,不斷吞噬自己需要的東西,蜂窩煤就是其中一項。

                王斗早在提倡少砍樹木多用煤,不整個宣鎮本身需求量大,就是出塞大軍與商隊,每日需要的蜂窩煤就是海量,很多精明的人就看到機會……

                清晨,一輛馬車沿著鄉道,到達山邊一座蜂窩煤廠前停了下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