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戩在嘉谷關受阻幾乎同時,奉命“搶功”的鎮南將軍麾下“虎威營”,
在主將孫炳的率領下,正“意氣風發”地沿著赫連兀朮南撤的路線“追擊”。
這孫炳乃是京中將門之后,靠著家族蔭庇和大皇子一系的提攜,才坐到了如今的位置。
他平日多在京畿之地駐防,何曾真正經歷過北疆這等殘酷的實戰?
在他想來,那赫連兀朮不過是新敗于劍門關的喪家之犬,此刻正應惶惶如漏網之魚,自己率這五千裝備精良的“虎威營”精銳前來,還不是手到擒來,白撿一份潑天功勞?
他催促部隊加速前進,恨不得立刻追上戎夏人,砍下赫連兀朮的人頭,風風光光地回京向大皇子和鎮南將軍請功。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順利。
他們發現了戎夏人丟棄的一些破損輜重和來不及掩埋的尸體,孫炳更是得意,認為敵人已是強弩之末。
然而,很快情況就開始不對勁了。
他們經過一處狹窄的山谷時,前方斥候回報說發現小股戎夏騎兵。
孫炳大喜,立刻命令前鋒追擊。結果那支戎夏騎兵看似慌亂,卻總能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將“虎威營”的前鋒部隊引入了一處遍布碎石和荊棘的絕地。
突然兩側山坡上滾木礌石齊下,箭矢如雨,雖然埋伏的戎夏兵不多,卻精準地打擊了“虎威營”最混亂的時刻,造成數百人傷亡。
等孫炳氣急敗壞地組織大軍壓上時,那支誘敵的戎夏騎兵早已借助熟悉的地形,消失得無影無蹤。
孫炳吃了個悶虧,氣得暴跳如雷,卻只當是戎夏人的垂死掙扎,下令繼續追擊。
又一日,他們發現前方有一個村莊升起炊煙,似乎有戎夏人在此歇腳。
孫炳唯恐功勞被手下人搶了,親自率領中軍精銳沖了進去。
結果村里空無一人,只有幾處故意點燃的草堆和懸掛在樹上的、穿著戎夏皮襖的草人。
正當孫炳察覺不妙,想要撤退時,村外突然燃起大火,將他們暫時困在村里,同時遠處傳來了“虎威營”后隊輜重被襲擊的消息……
赫連兀朮就像是一個經驗老到的獵人,而孫炳和他這支看似光鮮的“虎威營”,則成了被戲耍于股掌之間的獵物。
戎夏人時而留下明顯的痕跡引誘他們進入陷阱,
時而利用復雜地形進行短促兇狠的反擊,
時而分兵騷擾其后勤,
時而干脆消失得無影無蹤,讓“虎威營”像無頭蒼蠅一樣在曠野中徒勞奔波。
“虎威營”的將士多是京畿子弟,何曾受過這種罪?
連日來的奔波、擔驚受怕和不斷增加的傷亡,讓士氣急劇低落。
他們在陌生的地域追著一支神出鬼沒的敵人,非但沒能建功,反而不斷損兵折將。
反觀戎夏軍,在赫連兀朮的指揮下,雖是在撤退,卻井然有序。
他們充分利用了“虎威營”急于求成、不熟悉地形的特點,將這場追擊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屠殺教學。
赫連兀朮甚至還有閑心,在每次戲耍完“虎威營”后,繼續對沿途遇到的大夏村落進行劫掠和屠殺,仿佛在故意挑釁和示威。
當孫炳灰頭土臉、折損了近千人馬,卻連赫連兀朮主力的尾巴都沒摸到時,他才終于意識到,這根本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功勞,而是一個致命的漩渦!
……
帝京,皇城,宣政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內,文武百官分列兩旁,氣氛壓抑。
龍椅上,大夏皇帝面色沉凝,不怒自威。
今日早朝的核心議題,便是南下追擊戎夏大將赫連兀朮失利一事。
兵部尚書硬著頭皮出班,簡略稟報了鎮南將軍麾下“虎威營”追擊受挫,損兵折將,卻未能擒獲敵酋,反而讓赫連兀朮繼續在南境流竄劫掠的噩耗。
消息一出,殿內響起一片細微的吸氣聲,但隨即又陷入了更深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