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反應,太平靜了。
平靜得讓他心慌。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張無形的大網中,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覺到四周的空氣正在一點點被抽空。
夜,再次降臨。
東宮之內,卻比往日多了一絲緊張的氣氛。
李知安正在偏殿的小藥房里,對著一堆草藥出神。
她腦中反復回想著“火石”的事情,試圖從自己看過的那些古籍雜談中,找出一些關于硫磺、硝石之類物品的記載。
她隱約記得,曾有煉丹的方士提及,某些礦石混合在一起,遇火會發生劇烈的“爆燃”。
或許,這就是突破口。
李知安將一本關于礦物辨識的古籍翻到了最后一頁,仍未找到確切的答案。
她合上書,指尖輕輕敲擊著封面,腦海中卻揮不去“爆燃”二字。
硫磺和硝石,這兩樣東西在軍中和民間都有應用,但多是用于引火、制藥,或是制造一些簡單的煙火。
將它們以某種特定的比例混合,就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嗎?
她起身在藥房里踱步,目光掃過一排排藥材。
醫理與物理,或許在某些根本之處是相通的。
一種毒藥的解藥,往往就藏在毒藥本身的特性之中。
“在想什么,這么入神?”
齊逾的聲音從門口傳來,他走了進來,身上還帶著朝堂的清冷氣息。
“沒什么,只是在想‘火石’的事。”李知安回過神,替他解下略顯厚重的外袍,“今日朝上如何?”
“風平浪靜。”齊逾接過她遞來的溫茶,唇角勾起一抹淡笑,“所有人都很安靜,尤其是宋文柏。”
李知安明白,這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明日,就是漕運一案初步審結,要在朝會上公布結果的日子。
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絕不會坐以待斃。
……
翌日,太和殿。
氣氛比往日凝重了數倍。
文武百官垂手立于殿下,連呼吸都刻意放輕了。
齊逾端坐于監國之位,神色平靜,看不出喜怒。
他讓內侍將一份卷宗呈上,清了清嗓子,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座大殿。
“淮安漕運司一案,經三司會審,現已查明。”
他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下面一張張緊張的臉。
“主犯淮安經歷周從安,利用職權,私自篡改漕糧‘漂沒’文書,勾結地方糧商,侵吞漕糧共計二十七萬石。另,為掩蓋罪行,縱容下屬制造沉船假象,致使無辜漕工三十余人喪命……”
齊逾的聲音平穩而清晰,每念出一個字,殿中官員的頭就垂得更低一分。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與漕運司有所牽連的,更是覺得后背陣陣發涼。
“……以上罪犯,均已畫押認罪,證據確鑿。”
話音落下,齊逾抬手。
立刻有內侍將一疊厚厚的,按著鮮紅指印的供狀高高舉起,在殿前巡示一圈。
那一個個鮮紅的指印,像是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抽在所有心懷鬼胎的人臉上。
“殿下!”一名御史出列,聲音有些顫抖,“周從安罪大惡極,理應嚴懲。但……但漕運積弊已久,此事牽連甚廣,若深究下去,恐動搖國本,還請殿下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