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安端坐于上首,手里正慢條斯理地撥弄著一盆蘭花。
她沒有立刻開口,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掃了他一眼。
那一眼很淡,卻讓王忠心頭莫名一跳。
小書房內,氣氛有些凝滯。
李知安不說話,王忠和跟來的幾個管事也不敢再開口,只能垂手站著。
“王總管,”李知安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小花鋤,用一方素帕擦了擦手,聲音平緩地開了口,“入秋了,宮里的炭火可都備齊了?”
王忠心里松了口氣,原來是問這些瑣事。
他連忙躬身回答:“回娘娘的話,都備齊了。今年采買的都是上好的銀絲炭,斷不會凍著各宮的主子。”
“哦?是嗎?”李知安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那這上好的銀絲炭,是何價錢?”
王忠一愣,沒想到她會問得這么細。
但他久在內務府,這點場面還是應付得來,張口就來:“回娘娘,是八十文一斤。這已是找熟稔的商家拿的最低價了,宮里用的東西,不敢有一絲馬虎。”
他說得臉不紅心不跳。
李知安聞,卻輕笑了一聲。
她將手中的茶盞放下,發出一聲清脆的輕響。
“是嗎?”
她抬手,春夏立刻會意,將一本冊子放到了王忠面前的桌案上。
“王總管不妨看看這個。”
王忠不明所以地拿起冊子,翻開第一頁,臉色就變了。
那上面用清晰的字跡寫著——“萬寶商行,銀絲炭,大宗采買價,四十文一斤。”
他手一抖,冊子差點掉在地上。
李知安的聲音不疾不徐地傳來:“王總管,你可能解釋一下,為何內務府的‘最低價’,比市面上的價格,足足高出了一倍?”
王忠的額頭上瞬間冒出了冷汗,他強自鎮定道:“娘娘,這……這宮里的標準不一樣,采買的渠道也……”
“標準不一樣?”李知安打斷了他,語氣里帶上了一絲冷意,“你的意思是,我萬寶商行的炭,配不上這皇宮用?還是說,你們采買的炭,是金子做的?”
她又拿起另一本賬冊,隨意翻開一頁。
“再說說這云錦。蘇杭織造府的上品云錦,送到京城,市價三十五兩一匹。為何到了內務府的賬上,就變成了六十兩?多出來的二十五兩,是喂給了路上運貨的馬,還是進了某些人的口袋?”
王忠的臉色已經由白轉青。
他沒想到,這位太子妃竟然對市面行情了如指掌,連萬寶商行的底價都知道。
“還有這幾味藥材。”李知安的目光轉向一名負責藥材采買的管事,那人嚇得一哆嗦。
“這株所謂的百年野山參,從成色和蘆頭看,最多不過五十年光景,虛報年份,價格翻了三倍。還有這血燕,里面摻了豬皮膠增重。你們是覺得太醫院的太醫都是瞎子,還是覺得我這個常年跟藥材打交道的人,也一并瞎了?”
她每說一句,王忠等人的頭就低一分。
那本看似普通的冊子,此刻在他們眼中,無異于催命符。
“撲通”一聲,那名負責藥材的管事率先撐不住,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