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的親人馬上要尋來了,估計也沒下回。
兩人又沿著小路走了會兒。
元老畢竟身子還沒完全好,走得久了就有些喘。
鳶尾見狀,扶著他在路邊的石頭上坐下,兩只大狗也乖乖地趴在他腳邊,把頭擱在他的膝蓋上。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元老的衣襟上,暖得人犯困。
他瞇著眼睛,聽著不遠處的鳥鳴聲,不想回京城的念頭越發強烈。
在這兒不用管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不用看大臣們的臉色,每天有好吃的,有溫順的狗子作伴。
這樣的日子多好啊。
-
再說那送信的孩子,一路小跑著進了城。
府衙紅墻黑瓦,門口站著兩個挎著刀的衙役,看著就威嚴。
孩子站在門口,心里有點發怵,磨磨蹭蹭了好一會兒,才鼓起勇氣走上前。
“官……官爺,我有封信要送進去,是給……給元老報平安的。”
衙役聞,臉色立刻變了。
這幾日府衙上下都在找失蹤的元老,沈大人都快把整個城翻過來了,怎么會有乞兒來報平安?
其中一個衙役上下打量了孩子一番,見他雖然穿著破舊,但眼神還算老實,便接過他遞過來的字條,又讓人把孩子帶到旁邊的耳房等著,自己則拿著字條快步往里走。
字條一路遞到了沈正澤的書房。
沈正澤這幾日幾乎沒合過眼,眼底滿是紅血絲,桌上堆著厚厚的卷宗,都是各地報上來的尋人消息,卻連元老的一點蹤跡都沒有。
他正揉著眉心,聽見外面傳來衙役的聲音。
“大人,外面有個乞兒送來一封信,說是給您報元老平安的。”
“外公?”沈正澤猛地抬起頭,沉聲說:“快把信拿進來!”
衙役把字條遞過去,沈正澤一把抓過。
他展開字條,上面是外公熟悉的字跡,雖然寫得簡單,只有“一切安好,勿念”六個字,卻讓他懸了多日的心瞬間落了地。
他盯著字條看了又看,確認是外公的筆跡沒錯。
這些天他一直擔心外公出事,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現在終于有了消息。
外公平安無事,這比什么都重要。
他把字條緊緊攥在手里,深吸了口氣,才對著外面喊道:“把那個送信的孩子帶進來,再備些銀子,好好答謝他。另外,去告訴廚房,今日加幾個菜,再溫一壺酒。”
很快孩子被帶了進來。
沈正澤看著他,語氣比剛才溫和了不少。
“孩子,這封信是誰讓你送的?他現在在哪兒?”
孩子見沈正澤穿著官服,沒想象中那么嚇人,膽子大了些,把元老在城外讓他送信的事說了一遍。
至于具體元老現在在什么地方,他當然也是不知道的,表情十分茫然。
沈正澤聽完,心里有了數。
城外的山腳下確實有幾處村落。
只是他之前派人去查過,沒發現外公的蹤跡,想來是外公故意不想讓人找到。
他也不追問,只是讓人給了孩子一筆銀子,又讓廚房端來兩盤熱氣騰騰的包子和一碗肉湯,讓孩子吃了再走。
孩子捧著銀子,又吃著噴香的包子,眼睛都亮了。
有好多銀子啊!還有好吃的熱飯!
他對著沈正澤連連道謝,直到走出府衙,還覺得像在做夢,開開心心地把銀子拿給小伙伴看。
沈正澤送走孩子,回到書房,又拿起那張字條看了看,嘴角終于露出一絲笑意。
他知道外公的性子,既然不想立刻被接回來,肯定是在那邊住得舒坦。
也好,讓外公在外面多歇歇,遠離京城的是非,對他的身子也有好處。
他讓人把尋人的隊伍撤回來,只留下幾個心腹在城外繼續假裝尋找,以免被有心人發現外公還活著招來禍端。
自己則坐在椅子上,端起剛溫好的酒,慢慢喝了一口。
這幾日的焦慮和疲憊,終于隨著這杯酒散了大半。
等過幾日外公想回來了,自己再親自去接他,順便也去看看那個能讓外公舍不得離開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地方,竟能讓一向挑剔的外公如此留戀。
-
桃源居。
元老已經跟著鳶尾回到了院里。
江茉正在廚房門口指揮著人搬東西,見他們回來,笑著迎上去。
“老伯,逛得還開心嗎?剛烤好的小餅干,您要不要嘗嘗?”
元老一聽有吃的,剛才走路的疲憊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要嘗!要嘗!”
他不知道小餅干是什么。
反正吃就對了!
江茉把一盤小餅干給鳶尾,讓鳶尾送元老回房間吃。
忽然想到什么,開口問:“今兒是不是寧寧休沐?”
鳶尾一拍腦袋。
“看我這記性差點忘了,姑娘說的對,今日寧寧休沐呢,肯定下了學就過來。”
算下來好久沒見那小丫頭了,還怪想念的。
等她看到桃源居多了燒烤,又要熱鬧一番了。
元老好奇問:“寧寧是誰?”
鳶尾隨口道:“我們姑娘遠房親戚的孩子,小姑娘可可愛了。”
元老一聽是個小姑娘,摸了摸身上,有點遺憾沒啥見面禮了。
他就很喜歡可可愛愛的小丫頭,可惜家里小輩全是男孩子。
著實不爭氣!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