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余宏把自己關在招待所的房間里。
直到第二天的清晨,余宏才推開了房門。
他抱著足有半米高的打印稿,那是他通宵趕出來的成果。
他沒有再說什么廢話,徑直走到還在報告廳里等待的老前輩們面前。
出于最高保密原則,他絕不可能將北斗系統的全貌和盤托出。
他要做的,是將這套龐大系統里,那些可以直接應用于各位前輩現有研究領域,并能引發質變的核心技術,抽絲剝繭地剝離出來,定向下發。
“錢老。”余宏將最上面的一份文件遞了過去:“這是經過我優化后的最終版軌道預測與維持模型,您卡住的那個非線性干擾部分,我已經徹底解決了,足夠保證我們的衛星在天上穩定運行至少十五年。”
錢森顫抖著手接了過來,只翻開了第一頁,看到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神經網絡拓撲圖,他的呼吸就猛地一滯!
他想了一輩子的方法,居然能用這么巧妙的數學模型解決?
“孫老,這是新一代高光譜傳感器在軌自動校準技術,還有配套的實時數據壓縮算法,能將數據傳輸效率提高三百倍。”
“任老,這是全新的磁懸浮式無摩擦姿態控制飛輪,可以從物理上徹底根除陀螺儀的漂移問題。”
“陳老……”
余宏一份接一份地將那些文件,精準地遞到了每一個人的手中。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專屬于自己領域的那份技術指導!
報告廳內安靜得可怕,只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眾人越來越粗重的呼吸聲。
突然,在計算機領域很有造詣的楊嘉先生猛地抬起頭,滿臉都是不可置信!
在發給他的那份文件上,余宏用簡潔利落的筆觸,畫出了基于risc思想的處理器架構!
這種架構拋棄了當前主流的復雜指令集,將計算核心做得極度小巧而高效,再通過并行流水線處理和高速緩存的設計,讓其運算效率,比鷹醬目前最頂級的計算機還要強上一個數量級!
這已經是推倒了現有的一切計算機理論,另起爐中,從地基開始重新搭建了一座摩天大廈!
楊嘉先生的嘴唇哆嗦著,喃喃自語:
“上一次有人做出這種開創性的工作,還是那位大師馮諾依曼定義現代計算機的時候……”
余宏竟比肩了一位劃時代的計算機之父!
整整半天,報告廳里沒有一個人說話。
所有人都沉浸在那份代表著未來的技術資料里,如癡如醉。
等到他們終于從技術的震撼中緩過神來時,已經到了該告別的時候。
“余宏同志……”
錢森先生站起身,走到了余宏面前,這位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的老科學家,眼眶紅紅的。
他沒有說一句感謝,那太輕了。
他只是伸出手,緊緊地握住了余宏的手。
一切盡在不中。
孫棟、任新等幾位大牛也紛紛上前,一個接一個地與余宏握手。
他們的眼神里,有激動,有敬佩,更多的,是名為托付的沉重使命感。
從這一刻起,這個國家的科學未來,就背負在了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