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她還未反應過來這舉動的用意,轉瞬便憶起,這是本朝皇親國戚與世家貴胄間流傳已久的滿月宴習俗。
按照慣例,在嬰孩的滿月宴上,需在剛滿月的孩子手邊放置掛有金鈴鐺的紅繩。
隨后,侍從會將今日赴宴賓客所贈的賀禮逐一取出展示。
若在展示某件賀禮時,孩子拉動紅繩,致使鈴鐺作響,便意味著這孩子與送出這份賀禮的賓客是有福緣在。
那位賓客便會成為孩子的“福緣之人”,雙方自此締結更為緊密的親近關系。
這習俗能歷經數朝流傳至今,自有其深意。不論福緣之說是否真有其事,這般宴會,前來赴宴的皆是身份顯赫的皇親國戚與世家貴胄。
無論孩子選中哪位賓客的賀禮,哪怕只是隨手一扯鈴鐺響了,對設宴方與送禮方而,都是一次締結盟友、鞏固勢力的良機。
這習俗既能拓寬人脈,又能強化世家貴族間的利益聯結,故而一直被沿用遵守。
因此昭華公主才那般謹慎挑選、反復斟酌前來赴宴賓客的名單,自然也是要篩選出能有資格與公主府締結這福緣的人。
當然,雖說是精心挑選,還是出現了云綺這么個意外。
而昭華公主身為當今太后的獨女,身份尊貴無比,背后更依托著太后一脈的雄厚勢力,在朝堂與宗室中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分量。
對在場的賓客而,若能借著這份“福緣”與昭華公主及公主府拉近關系,也無疑是莫大的機緣。
因此,眾人在準備賀禮時都費盡了心思。
有人特意挑選色彩艷麗的玉飾擺件,務求吸引小郡主的視線。有人定制了精巧靈動的撥浪鼓、布偶等玩具,盼著能勾起孩子的興趣。
還有人奉上了刻有吉祥紋樣的長命鎖、足金打造的平安鐲,既顯誠意又寓意美好。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緊盯著那串金鈴鐺。
眾人都知曉,這清脆一響落下時,很可能便意味著某個世家或某個人能更上一層樓,與公主府牽起更緊密的紐帶。
云綺壓根就不記得有這么個習俗,更沒什么想當小郡主“福緣之人”的心思。
此次赴宴的賀禮,她只隨口吩咐穗禾預備一份符合自已身份、既不失禮又不張揚的,并未過多費心。
主要是兩樣物件。
一樣是嵌紅寶石的搖籃掛飾,累絲工藝精巧繁復,其間點綴著三顆色澤純正的鴿血紅寶石,掛飾下方墜著雕工細膩的和田玉祥云掛墜,寓意吉祥順遂。
另一樣則是一函裝幀精美的《百獸圖》繪本,書頁以特制的竹漿紙制成,堅韌不易破損,上面繪著各類走獸飛禽,筆觸細膩生動,可供孩童日后啟蒙觀賞。
云綺這邊正回想這滿月宴的習俗,另一邊公主府的下人們已陸續行動起來,抬著一個個沉甸甸的木箱走入廳內。
箱身或用精致的錦緞包裹,或系著象征喜慶的紅綢,正是今日赴宴賓客們送來的各色賀禮,一箱箱整齊碼放,很快便堆起了不小的規模。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