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老楊撓了撓頭,“哎呦,李縣長、高書記,您二位到底在打什么啞謎?我這腦子實在轉不過彎來,能不能給個明白話,下一步工作,到底怎么開展?”
高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老楊,剛才你不是說,村民信‘地氣’嗎?那就順著這個思路來。
你告訴他們,祖墳受損,正是因為這片山體的地氣不穩。
而咱們的隧道工程,就是用最結實的水泥鋼筋把山體加固,把地氣給定住。”
老楊一聽,眼睛頓時亮了:“高書記,這招妙啊!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就信這個。”
王德立在一旁笑著插話:“這也不算瞎說,隧道工程,確實有加固山體的作用,能減少滑坡和水土流失。從科學上講,對保護那片墳地是有好處的。”
“正是這個理。”高利點頭,轉頭看向楊支書,“老楊,你就這么去跟楊老栓說。
對了,別忘了告訴他,現在還只是勘測階段,不一定就用他家的地,讓他先別急著跳腳。”
高利在鄉鎮工作多年,對做群眾工作很有一套。
他深知,太過主動,不是好事。
得讓他們爭著、搶著、磨著政府干,后面的工作才好展開。否則,一天一個幺蛾子,他不用干別的工作了。
既然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解決到位、解決徹底。
老實巴交的老楊,被這番話,搞得一愣一愣的。
這要是忽悠完,政府不修了,那群老人更得炸毛。
“那什么,高書記,我去說沒問題。可您得給我個準話,到底走不走我們村?
別我前腳說完,后頭政府改了線路,那村民們非得鬧翻天不可。”
高利:……
對于這種榆木腦袋,要不是縣長在這,他早就開罵了!
他深吸口氣,勉強擠出個笑容:“說不一定、就是不一定!還沒定下來的事,你瞎操什么心?”
見書記不太高興,老楊也不敢再多問。
心想算了,領導發話,照做就是。
問多了,領導煩。
“那我這就去?”
“等等,”李小南叫住他,“光是你去說,分量可能還不夠。”
她想了想,突然問道:“楊支書,你們村里或是鄉里,有沒有那種比較有名的風水先生,或是老一輩信得過的文化人。
請上一、兩位,一起去說道說道。爭取一次,就把道理,給他們講透。”
“對呀!還是領導想的周到。”高利先拍了句馬屁,繼而又看向楊支書,“老楊,聽見沒?趕緊去安排。”
李小南又吩咐王德立:“王主任,你給李健縣長打個電話,讓勘測隊派個技術好的、會說話的工程師,帶上儀器,跟著一起去。
到時候,在現場給他們演示一下,我們是怎么探測山體內部情況的,這樣更有說服力。”
“好的,李縣,我馬上聯系。”
王德立說完,拿起手機就去一旁打電話了。
大裕村這邊安排好,李小南一行人便先回了鄉政府。
路上,她和高利并肩坐在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