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上去了,”他微笑著說,“晚上還有個商務晚宴,你好好照顧自己。”
“謝謝你,沈硯。”林汐真誠地道謝。
他們相視一笑。
沈硯又說道,“如果遇到任何困難,記得我給你的聯系方式。”
“我會的,一路順風。”
沈硯點了點頭,轉身離開,身影漸漸融入佛羅倫薩黃昏溫暖的光線里。
林汐站在樓下目送了一會兒才轉身上樓。
沈硯這次意外的探望,讓林汐有些胡思亂想。
同學們的誤會讓她有一絲尷尬,但沈硯的尊重和對她的守護,讓她感到安心。
她想起了以前問沈硯為什么要這樣幫她,當初沈硯說她可以理解為一種投資。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沈硯未必對她太好了些。
她甩甩頭,把這種異樣的情緒拋開,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她的設計稿上。
而關于“那位來看她的氣質非凡的東方男友”的傳,則在研修班的小圈子里流傳了好一陣子,成了同學們對這位安靜的中國女孩背景的神秘猜想之一。
林汐沒有再去解釋,只是偶爾想起那個下午,陽光下沈硯帶著笑意走來的樣子,心里會掠過連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暖意。
林汐這樣的難以喻的暖意小心收起,重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創作中。
她的結業作品“iperfect
perfect”進展飛速,連導師都驚嘆于她爆發出的能量和創造力。
林汐在佛羅倫薩的生活簡單到近乎單調:公寓,學校,圖書館,博物館。
她偶爾也一個人去阿諾河邊散步。
她開始享受這種只有自己和藝術的生活。
她甚至報了一個短期的意大利語沉浸課程。
破碎的意大利語,還不影響她能獨自去市場買菜,和咖啡館的老板用簡單的意語寒暄。
同學們關于“帥氣男友”的調侃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對她專業能力的尊重。
在一次小組項目中,她提出的將東方水墨意境與意大利文藝復興線條融合的概念,贏得了滿堂彩。
她站在講臺上用英語闡述自己想法時,眼神專注,臉上自信滿滿。
那個曾經躲在墨痕會所角落里只會悲戚的影子,正在被她的獨立堅強慢慢覆蓋。
她會偶爾想起那個失去的孩子,心口會痛,但已不再撕心裂肺,轉而是深沉的紀念。
甚至伴隨著她對那個孩子的愧疚。
她甚至開始嘗試將這種情感融入設計,創作了一枚極其精巧的胸針,造型是破碎后又用金線纏繞修復的羽翼,既是哀悼,也是希冀。
與此同時,在國內的顧承煜,正為他得到的那條微弱線索而瘋狂。
佛羅倫薩的設計研修班。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動身飛往意大利。
然而,當他風塵仆仆地趕到那所著名的設計學院時,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障礙。
歐洲極其嚴格的隱私保護法成了第一道攔路虎。
學院管理層禮貌又堅決地拒絕透露任何學員的個人信息,即使顧承煜表明自己是尋找妻子,甚至出示了結婚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