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太爺,也就是霍凝玉的曾祖父當年是一個州府來的學子,考了會試第五名,從此就在京中扎根。
再后來,她祖父也考上了進士,做到員外郎之職。
她還有兩個堂叔父,一個叔父在外任職。
她還有兩個姑姑,也嫁給了官身,不過都在外任職。
目前京中只有她父親在。
霍鵬程作為戶部尚書,為了不讓皇上忌憚,特意讓自己的兄弟和堂兄弟都不要回京。
在外任職更安全。
一旦一個家族在京為官者多了,圣上就會打壓。
這是每個為君者最忌憚的。
所以這些年圣上時不時打壓一下世家和勛貴。
霍鵬程作為霍家嫡長,又是家主,看得很明白。
兄妹倆來到京中東城一個文匯館,名叫墨韻文匯閣,三層小樓。
一樓供文人聚集談天說地。
二樓供文人下棋,私聊。
三樓收藏了很多書,如果想看,只需交十文錢,就可在里面看一整天書。
里面收錄了很多書,什么類型的都有。
墨韻文匯閣是五十年前一位老翰林捐資建的。
他一生無兒無女,做了這么一件善事,造福天下讀書人。
誰家想捐書就送到這里來,與人共享。
后來歸到京兆府管理。
不以贏利為目的,收點小錢,只要夠開管理者的月銀即可。
這里深受一些文人雅士青睞。
一些學識出眾的女子也可來此看書,研學。
各家都知道來這里的都是讀書人,很放心自家閨女來此沾沾文氣。
近來,每日都座無虛席。
霍凝玉與霍鳴羨二人剛踏入墨韻文匯閣的門檻,就聽到各種聲音錯雜。
十幾張黃花梨木桌旁坐滿了身著長衫或棉袍的文人。
有的低聲交談,有的凝神傾聽。
中央靠樓梯處,五六人圍成一圈,其中一人聲音清朗,正侃侃而談。
“……故而,學生以為,如今西陲不寧,看似兵事,實為吏治。若邊陲州府官吏皆能清正自守,安撫流民,勸課農桑,使百姓安居樂業,何來宵小煽動之余地?”
說話的是個約莫二十多歲的青年,穿著一件靛藍直裰,身形略顯清瘦,面容算不上十分英俊,但眉宇間有一股藏不住的英氣與自信,目光炯炯,眼神灼灼。
他語間條理清晰,聲音不大,卻有一股讓人信服的力量。
霍凝玉目光一掃到此人,就想起了他是誰。
正是明年殿試后的狀元公,廖含章。
當時她病得很重,自然沒見過他。
而是死后魂飄認識了此人。
他入了翰林院后,只呆了一年就被安排進了六部中的吏部。
后來辰王成事后,得到重用,成了最年輕的丞相。
可她認為,前三甲其實文采區別并不大,就看誰寫的文章正好入了皇帝的眼。
高談闊論誰都會。
霍凝玉悄聲對霍鳴羨道:“大哥,這人講得似乎有些道理。”
霍鳴羨點點頭,目光也落在那青年身上,低語:“見解不俗,非尋常書生可比。”
“可我總感覺他人浮于事,不切實際。”霍凝玉聽了他剛才的話,有自己的想法。
霍鳴羨一愣,看了她一眼:“妹妹也懂?”
“不懂,但能分辨。”
霍鳴羨眼神一縮,妹妹話里有話。
不過并沒有多問。有些事回家再談更好。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