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其他村子就慘了,有些村子固執地全種了水稻,結果大旱之下幾乎絕收,交完公逼得人想上吊。
絕望的情緒在空氣中蔓延,未來一年的餐桌似乎已經被預定好了——紅薯,紅薯,還是紅薯。
這天傍晚,王衛國帶著小海在村委會門口的大槐樹下乘涼。
小海搖搖晃晃地追著一只螞蚱,咯咯笑個不停。
一群剛從地里回來的村民,扛著鋤頭,愁眉苦臉地圍了過來。
“衛國,你腦子活,見識也廣,你跟大伙兒說說,這紅薯到底要咋做才能好吃點?”
一個老漢蹲在地上,吧嗒吧嗒抽著旱煙,滿臉的苦澀。
“再這么吃下去,我怕是活不到明年開春了。”
周圍的人紛紛附和,七嘴八舌地訴苦。
王衛國看著大家一張張被生活磋磨得毫無光彩的臉,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抱起撲到懷里的小海,拍了拍他身上的土,淡淡地說道。
“叔,這玩意兒的口感就那樣,再怎么做,它也變不成大米白面。真要換個花樣,或許可以試試磨成粉,做成紅薯粉條。口感筋道,燉菜吃還不錯。”
他自己是無所謂,之前在地窖糧倉存著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到饑荒干旱結束。
他家現在也并不是大白米飯就是白面饅頭、面條。
只是吃紅薯吃膩了,偶爾吃一頓,那是為了換口味。
雖然跟村里人這種當主食硬啃的,完全是兩個概念。
王衛國也沒想過太過招搖,在這個時代要是被人眼紅,也不是件好事。
而現在,他王衛國會盡量幫忙,但也不會圣母到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給所有人,但提個建議,還是可以的。
“紅薯粉條?”
大家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
很快,真有那手巧的媳婦子開始琢磨這事。
經過幾次失敗,還真讓她們把紅薯粉條給做了出來。
那晶瑩剔透、口感爽滑的粉條,讓吃了幾個月紅薯的人們激動得差點掉眼淚。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這玩意兒太耗紅薯了。
十幾斤紅薯下去,也就出那么一斤粉條,對于普通人家來說,這消耗實在太大了,偶爾解解饞還行,當飯吃根本不現實。
為了少吃點紅薯,村里的老人們開始往山里跑。
山里有一種野果子,叫涼粉果,摘回來,用紗布包著在水里搓揉,濾出來的汁水靜置一會兒就能凝固成墨綠色的涼粉。
這東西不頂餓,但勝在口感清涼爽滑,能刮刮腸子里的油水,也能暫時麻痹一下被紅薯折磨的味蕾。
沈軍的父母特地給王衛國家送來了一大盆剛做好的涼粉,用井水鎮得冰冰涼。
沈青青舀了些紅糖,用開水化開,澆在切成小塊的涼粉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人一碗,吃得吸溜作響。
清甜的糖水,配上爽滑的涼粉,順著喉嚨滑進胃里,帶走了一身的燥熱和疲憊。
“真好吃!”
王山吃完一碗,還意猶未盡地舔了舔碗邊。
就在這難得的愜意時刻,隔壁院子里突然傳來一聲壓抑的痛呼。
是劉芳芳的聲音!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