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八財富不是等來的,是靠自己爭取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這個世界上,“一份辛勞,一分收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對于財富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奢望“天上掉餡餅”。那些每天渾渾噩噩的人總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可他們并沒有拿出實際的行動來,因此這對于他們來說永遠只是一個夢想。要想取得財富,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主動去爭取。
心動不如行動
成功的秘訣,就是經常看光明快樂的一面。心動不如行動!生涯規劃在一般印象中都是刻板、很難做到、有壓力、不實用、唱高調的……好像只限于文字作業。但是,如果大家愿意以較輕松的心情、實際的方式去學習“生活規劃”,它將可以使生活與生命“同床共枕”而非“同床異夢”,大家是否愿意試試看?
若把社會上的人劃分成六等分,如金字塔形圖案,那么,在尖塔頂端的是成功者,人數最少,卻皆為國家、社會最優秀杰出的人士,如企業家、哲學家、政治家,他們可以把經驗傳承下去,讓后人受益不少;接下來便是成功人士,他們較成功者略遜一籌,但在其專業領域中卻有出類拔萃的一面,如很多老的藝術家;第三層是為工作而生活的人,他們熱愛工作、不計較收入,只為實現理想;第四層是為生活而工作的人,這種人比比皆是。譬如許多人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工作了三四十年,有一天早上醒來,突然發覺何以能如此一成不變地工作那么漫長的歲月而不變化?他很可能會告訴你:“沒辦法,為了生活嘛!”為了年年調漲的薪資,為了怕換工作不適應,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定生活,這種人把人生規劃的意義全給模糊掉了。
第五層則是“隨便”的人。有一回在采訪時,偶然間聽到這樣的一段對話。某甲和某乙是好友,兩人都在同一家電腦公司上班。一天下班時,某甲突然和某乙說“我這個工作再做下去是前途有限,沒什么意思。”某乙說:“既然沒意思,那就換工作吧!”某甲隨即接口:“隨便。”試問,這種人是不是很可悲?金字塔最下面一層的人是放棄的人,他們在生活中不斷放棄、自甘墮落。最明顯的,便是在天橋上、地下通道中伏地行乞的人,每次看到這種人大家都應該都很難過,因為他們空有好手好腳卻不思振作,只想博得行人的同情憐憫而施惠,比起那些手足殘疾,卻還能利用剩余勞力賺取生活費的人,是不是太慚愧了?
因此,每遇后者,人們應該上前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好好地找份工作,用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不知道的“婆婆媽媽”收效大不大,但是,真的應該為這種自我放棄的人感到悲哀。
ok,看完金字塔6種類型的分析,你覺得你屬于哪一種人?或者你期望自己做哪一種人?只要你愿意向上攀爬,一定可以爬上去,社會是公平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應妥善規劃出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別人想要你做的。先學會把握自己的命運,等到有一天,我們也將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美國有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dr.super曾將人的成長期區分為5個階段——
一、0~14歲的可塑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高,卻也相當具依賴性,常以哭鬧方式向父母及長輩要求,以便滿足需要。事事好奇,喜以冒險探索的心態來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二、15~24歲成長期
在這個年齡階段,由于自主性強,對父母依賴性漸漸減少,思想也日漸成熟,是人生當中最好的發展成長季節。
三、25~44歲的建立期
在這段年齡層,忙于建立事業基礎、家庭基礎、經濟基礎及感情基礎,凡事漸趨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