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階段,導演在演藝圈的地位很高,非常高。
就算是陳元現在折節下交,以后人家干出了成績,大概率也會被挖角,離開單干,除非陳元能用足夠的利益進行捆綁。
陳元需要的是跟工具人編劇一樣的工具人導演,能按照既定的要求把公司的項目(陳元的獎勵)拍(文抄)出來。
這樣的人走了也不心疼。
如果元宇宙以后是以這種方式運營的話,根本不像是一家國內的以導演為核心的影視公司,
而是類似好萊塢,制片人把控項目全局,剩下的導演,編劇,攝影,道具,美術等等全都是工具人的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中心制,這陳元可不陌生。
因為在后世,當下全球電影工業的成熟范式的好萊塢制片人中心制在國內成功成為了主流,只不過演變的方式比較令人唏噓罷了。
制片人中心制,顧名思義,制片人是名副其實的項目boss,統籌創作團隊包括導演、攝影、美術等等。
把導演從日常的創作外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專心用于創作。
更有利于投資方的利益,更能保證影片的預算合理、拍攝周期。
還有利于從全局出發,制定統一的項目開發、制作、營銷、發行、海外、品牌延續的整體戰略。
當然,陳元也知道他在自己的公司里開掛自嗨這只是形式上像制片人中心制,實際內里差了十萬八千里。
細細一想,陳元依靠外掛若是把公司絕大多數人都變成工具人他直接嚇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要這么運作,整個公司的安危與未來全部系與他一身。
現在公司規模還小,他的面對面傳輸看上去還挺bug的。
但若是以后公司業務擴增,同時操持多個不同類型的項目,難道還得他一個人完全控制操持這些業務嗎?
面對面傳輸首先得面對面呀,到時候陳元怕不是得一天到晚跟人面對面聊天傳遞他的想法吧?
沒有只要他大腦停下思考,公司就有可能出現卡殼,那他陳元到底是開了個公司,還是給自己蓋了個廠上班呀?
絕對不能讓元宇宙全部充滿工具人,必須得有一群有真才實干的幫手來協助他管理公司與項目,
陳元只需要盯著公司的大方向,以及關乎元宇宙發展的重點項目。
而影視行業的優秀管理人才,基本全都得有豐富的制片人經驗。
陳元想要找得力幫手,除了直接在外搜尋招募,能否借助他現在的外掛力量,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制片人,支撐起元宇宙公司呢?
仔細了解了一番國內影視產業環境,陳元深感絕望,難,很難,非常難。
想要在現在的內地搞制片人中心模式可謂是千難萬難。
好萊塢的制片人中心制也不是憑空就冒出來的,它建立在好萊塢完善的影視工業鏈條上。
影視產業工業化可不是拍出兩部《流浪地球》這樣的重投資科幻片就算工業化了。
工業化是運轉依賴于一套精密分工、資本管控和專業協同的工業鏈條。
全鏈條分工明確,標準化流程,現在以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影視產業基本還處在各個團隊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