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說的這些話,有些她也說過。在她情緒極不穩定的十歲至十二歲,她滿心的憑什么,為什么。哪怕是現在,這股氣也仍在,所以她才會被這封信牽動這么大的情緒。
若沒有這封信,誰又能知道閻錫的背叛有這么多的內情。
閻、袁這樣的人家結親,姻親定然地位相當,那事若被公之于眾,不止是袁夫人要被逼死那么簡單,四家人定然撕破臉,到時還會影響到子女婚配。
這么親近的關系,互相不知抓著對方多少把柄秘事,一旦互相撕咬,那便是四敗俱傷之局。所以閻錫選擇犧牲掉袁家,保全另外三家。
蘭燼代入自已去想,竟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破局。
他的做法是自私,可人生在世,誰會不先顧自已?
若想保全所有人,那這一局,無解。
蘭燼放下信,去長桌那邊做花燈。
一開始有些急躁,燈面都壞了兩張,漸漸的靜下心來,待到一盞花燈在手中成形,飄浮不定的心已經沉淀下來。
她坐回書案后繼續往后看信。
之后寫的,便是這些年為四皇子和賢妃做了哪些事,在京營安插了他們多少人手,并附了名單。
在信的最后,閻錫仍然恨意滔天,說:去了地底下,他會向閻家的先祖告狀,讓他們知曉當年選錯了人。他還會去找到孟家的先人,問問他們對有這樣的后代子孫可滿意。
蘭燼慢慢的把信一張張按順序放好,再歸攏入信封中,在心中暗暗承諾:她一定會竭盡全力,讓皇帝看到這封信。要是她沒能走到最后,也會讓其他人把這信送到皇帝跟前。
閻錫的不解,同樣也是她的不解,憑什么呢?
翻閱其他東西,有留有四皇子印信的書信,有龍紋玉佩,有字跡絹秀的幾句話……
蘭燼心有所感,重新打開信細看,再一一對照便明白過來,這些東西,基本就是這封信的佐證,這字跡,是賢妃的。還有一些,是賢妃身邊的宮女和太監的東西,是閻錫費心留下的。
以后會有大用!
蘭燼默默的將這些東西一一收好,現在的賢妃還得勢,想用這些東西去證明什么作用可能不大,可等她徹底失去了皇上的信任,這些東西就是她的催命符。
人是經不起查的,賢妃,尤其如此。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