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郎朗讀書聲,在午后的陽光下回蕩。
這是個溫暖的冬日下午。
血色黎明基地中心小區的小廣場上,一群孩子坐著小板凳,大聲對著黑板念詩。
黑板一米見方,幾塊木板拼在一起刷了黑漆,小而簡單。但上面的字跡非常工整,手寫的粉筆字,卻橫平豎直堪比印刷體,每一個筆劃都規整得挑不出任何毛病。
老人身穿中山裝,面容和藹,拿一根小棍當教鞭,指著黑板上的古詩,一句一句帶大家朗讀。
孩子們一共二十多個,年紀在五六歲到十歲左右不等,正是上小學的年紀。
末世一來,學校是沒有了,生存都成問題。許多未成年人無聲無息消逝在各種災難中,能來到血色黎明基地的,并不多。
小一點的還在被家長照顧,大一些的則參與到各種力所能及的勞動中,唯有不到十歲這樣的年紀,重活做不來,又不需要家長貼身照看了,便在基地里跑來跑去,顯得有點游手好閑。
不久之前,才有人組織起臨時學習班,努力在末世里給孩子們創造接受教育的機會。
可是愿意參加的孩子并不多,每天能來到課堂的人,最多也沒超過三十個。
但幾個自愿來教學的人都教得認真,不惜犧牲自己工作賺積分的寶貴時間。
這一堂課,是語文,由一位才來基地不久的姓向的老人擔任教師。據說,他末世前曾在大學當過教授。
“向老師,這詩太簡單了,我們以前在學校學過!”一個孩子念完幾遍詩后,不耐煩地叫起來。
“我在幼兒園就會背這個詩!”另一個孩子說。
“對,我們都會,老師換一首教吧!”更多孩子附和。
小廣場另一邊,是后勤處發放物資的地方,人來人往;還有一撥人在另一個角落宣講基地規章;以及警衛隊剛下值的小組在附近操練應急措施周圍的嘈雜時時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得他們對早已滾瓜爛熟的教學內容更沒興趣。
向老師露出慈祥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