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歡的死并未在后宮掀起多少波瀾。
如今宮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水仙的貴妃冊封典禮。
皇上登基多年,除卻潛邸時便跟著的阮歡,水仙是頭一份在宮中大行冊封大典的貴妃。
更不用提,她還是從冷宮出來的。
非但沒降位,反倒更得圣心,這恩寵著實令人眼熱。
今日晨省,因著天氣晴好,是個難得的冬日暖陽天,來的妃嬪格外齊全。
坤寧宮里的地龍燒得格外溫暖,嬪位以上的高階妃嬪落座,低位妃嬪則在后面站著。
連帶服侍的侍女等人,齊刷刷站了一屋子。
不大的屋子里一時間是暖香縈繞,異香撲鼻。
水仙到得不早不晚,她身著一襲石榴紅撒花軟緞宮裙,外罩杏色獺兔毛披,發髻上簪著皇上新賜的金鑲玉步搖,流蘇垂下,隨著她的步伐輕輕搖曳。
她一進來,原本還有些細碎聲響的坤寧宮正殿頓時安靜了幾分。
眾妃嬪目光復雜地投向她,有羨慕,亦有掩飾不住的嫉妒。
水仙恍若未覺,行至皇后鳳座左下首第一個空著的位置,安然落座。
皇后今日穿著明黃鳳袍,身體羸弱的她有些畏寒,在暖意融融的正殿里還在手邊支著手爐。
見水仙來了,皇后面上浮起一抹溫婉的笑意。
“瑾貴妃今日氣色極好。”
皇后聲音溫和,似是帶著對水仙的關切。
水仙微微欠身,淺笑道:“托皇后娘娘洪福。”
“是你自個兒爭氣。”
皇后的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她的小腹,“為皇上開枝散葉,孕育皇嗣,乃是大功。”
“如今沉冤得雪,重返后宮,可見上天亦是憐惜你。”
“皇后娘娘厚愛,臣妾倍感惶恐。”
水仙垂眸,聲音柔順,心底卻是一片冷然。
她與皇后兩個,如今宛若執棋對弈。
無論心中如何算計,表面功夫自是做得滴水不漏。
皇后頷首,看向水仙的目光溫和婉約。
不知道的看了,肯定以為她與水仙是好姐妹。
這時,皇后突然說道:“瑾貴妃圣眷正濃,封貴妃的大典在即,本宮思忖著,這是宮中的大喜事。”
她輕撫手中手爐,似是盤算,“不如趁著這個吉慶之時,大封六宮,也讓眾位姐妹都沾沾瑾貴妃的恩澤,同沐皇恩。”
語畢,皇后看著水仙,將問題拋了過來:“瑾貴妃覺得如何?”
此一出,殿內所有妃嬪的眼睛瞬間都亮了起來,目光灼灼地聚焦在水仙身上,充滿了期待。
自皇上登基,這還是頭一次提及大封六宮,誰不想借此機會再進一步?
然而,她們的期待落在水仙這里,卻成了一種無形的壓迫。
水仙自然感覺到了,她心中暗忖:
皇后的提議,既分了恩寵,將本該聚焦于她一人的風光分給其余眾妃嬪,又將這施恩的好名聲攬到了皇后自己身上,倒是一舉兩得。
皇后將她架在這里,水仙哪里有拒絕的空間?
她起身福禮:“皇后娘娘賢德仁厚,時刻惦念后宮姐妹,實乃六宮之福。臣妾豈有異議?”
“一切自是由皇后娘娘做主。”
皇后點了點頭,“既如此,本宮便與皇上商議后,再擬定晉封名單。”
按照規矩,大封六宮之事,乃是后宮之事。
雖然皇后說是要與皇上商議,但眾人皆知在這件事上,皇后有著極大的權利。
果然,晨省一散,不少妃嬪便圍攏到皇后身邊,語間盡是奉承討好。
瑤貴人(易書瑤)、韻嬪等人更是緊挨著皇后,生怕漏了她們。
那些低位的常在、答應,更是眼巴巴地望著,希望能得皇后青眼。
水仙冷眼瞧著這一幕,并不上前湊這個熱鬧,只對皇后福身道:“皇后娘娘,臣妾想去偏殿看看永寧。”
皇后含笑允了,語氣慈和:“去吧,本就是你的女兒,多去看看是應該的。”
偏殿里,永寧正被奶娘抱著玩一個布老虎,見到水仙,咿咿呀呀地伸出手。
多日未見,水仙的心瞬間軟成一片,將女兒接過來,親了親她嫩滑的小臉蛋。
母女連心,她卻不能時刻將女兒帶在身邊。
想要回孩子,若無皇后的錯處,她如何開口?
不知為何,在皇后教養永寧這件事上,昭衡帝竟然格外堅持。
水仙暗中試探了幾次,都未成功。
逗弄了一會兒女兒,水仙便問奶娘在坤寧宮當差的銀珠的情況,奶娘只說銀珠姑娘做事勤勉,方才還在后院幫著漿洗。
聞,水仙輕皺了下眉頭,將永寧遞還給奶娘,啟步往坤寧宮后院去了。
水仙尋到后院,果然見銀珠正挽著袖子,在冰冷的水盆里替幾個嬤嬤清洗衣物。
寒冬臘月,她的手凍得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