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秣陵。
“兄長,咱們什么時候去前線?”
“急什么?反正周瑜還沒去前線”
孫氏兄弟二人結束對話,一時間誰都沒有再開口。
孫朗受命前去荊州,本來是想去見孫尚香。
怎料抵達之后,發現周瑜還在江陵沒走呢,這下瞬間就變得尷尬了。
盡管,最終還是見到孫尚香一面。
但一見面,孫尚香直接開口勸降,讓孫權趕快帶著江東歸順,還能在周瑜面前求個情。
這下子,直接就把孫朗的話堵死,最終只能灰溜溜離開荊州。
臨走之前,還差點又讓孫紹打一頓,別說有多狼狽了
不過這趟也算沒白去,至少刺探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周瑜還在江陵,尚未去往江夏前線。
得知這個情況后,孫權也就不著急去前線,選擇在秣陵等待
至于在等什么,自然是去往北方的諸葛瑾,看能否帶回來一個好消息。
“報~~~”
“啟稟吳侯,諸葛先生回來了。”
“快請!”
孫權嘴上說著,身體已經行動起來,快步朝外而去。
“主公!”
“子瑜!”
君臣二人見面后,就在殿門前拉起手。
“一路辛苦,情況如何?”孫權一邊說著、一邊拉著諸葛瑾往屋里去。
“屬下有負主公所托”
孫權聞心中一沉,急迫道:
“什么情況?老賊竟然不愿意出兵救援,難道就這么眼睜睜看著周賊坐大嗎?”
“難道忘了赤壁一戰,是誰送他結結實實一個敗仗?!”
一聽曹操不肯發兵救援,孫權頓時就急眼了,越說越是氣急敗壞的模樣。
“主公息怒。”諸葛瑾見狀連忙勸道:“曹操倒也不是故意不來,而是事出有因。”
“快說!”孫權催促道。
“曹操要發兵攻打西北”
諸葛瑾不敢隱瞞,把情況一五一十告知孫權,聽罷之后久久無
千算萬算,沒算到曹操也要動兵,剛好跟周瑜趕在一起。
“實在是不巧啊”孫權臉上盡是無奈。
實則根本不是巧不巧的問題,而是周瑜與曹操二人之間,達成了心領神會的默契。
“主公莫慌。”諸葛瑾安慰道:“曹操還說了”
“倘若我軍能堅持住,等曹操拿下西北之后,定然會第一時間來援。”
“聊勝于無吧。”孫權并未太過興奮,“誰知道曹操幾時拿下西北?或者說能否拿下西北?”
但無論怎么講,好說歹說總算是個盼頭,肯定比沒有強多了。
“兄長。”孫朗忍不住插話道:“我看曹操挺坦誠,這事兒比較靠譜。”
“咱們好歹有十萬大軍呢,縱使打不贏周瑜,難道守城還守不住嗎?”
這話盡管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不過也算是一句大實話。
在當下,攻城戰最是難打。
動輒一年半載,更有甚者三年五載也不是沒有。
一方若鐵了心死守,確實會非常難啃。
“要不直接把大軍撤回來?”孫權遲疑道:“既然曹操有此一,索性死守秣陵如何?”
不難看出,孫權多少還是有些慫周瑜
“不至于。”諸葛瑾連忙勸道:“未戰先怯,恐有傷大軍士氣。”
還沒開始打,江東之主就表現的非常慫,這仗還怎么打下去?
“退守秣陵,那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諸葛瑾繼續道:“倘若咱們一上來,就直接退守秣陵,豈不是把大片領土都直接拱手相送?”
從江夏到秣陵,中間還有好幾百里水路呢。
這一路下來,沿江地區有很多城池。
孫權真敢直接退守秣陵,周瑜大可一路把這些城池全部收割掉。
哪怕只是洗劫一番,對于江東而也是很大的損失。
“子瑜之有理。”孫權連忙道:“是我想岔了,都怪曹操這老賊,不來救援就不來,偏偏還說這種話誤導我。”
這個話題太過尷尬,孫權連忙甩鍋。
“兄長,咱們去前線吧。”孫朗岔開話題,提議道:“曹操發兵西北,周賊得知消息后,肯定會親臨前線,再無顧忌對咱們發起進攻,您得去鄱陽坐鎮吶。”
“之有理。”諸葛瑾附和道:“主公還是速速前往鄱陽坐鎮,以安三軍之心。”
“好。”孫權從善如流,“那咱們準備一下,即刻動身前往鄱陽前線。”
孫尚香沒指望上,曹操也沒指望上,對于孫權而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事已至此,面對周瑜的進攻,孫權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
江陵。
周瑜端坐主位上,下方零星坐著幾個人。
大部分人員,早已帶著大軍去往江夏前線。
如今還留在周瑜身邊,也就剩下龐統、魯肅、張魯,外加一個凌統。
“曹操要對西北發起進攻,這是咱們攻取江東的最佳時機。”周瑜開口道:“雙方各憑本事,誰都不會干涉誰,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子敬。”
“屬下在。”
“我走之后,荊州就交給你了。”周瑜叮囑道:“后勤方面的工作,由你全權負責。”
“喏。”魯肅起身領命。
“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周瑜又看向張魯。
因為火藥的特殊性,這東西肯定不能先送去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