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你覺得把這玩意,綁到弩槍上發射如何?”
看著還在持續冒煙的煙霧彈,周瑜又冒出來一個奇思妙想。
“妙哉!”龐統眼睛一亮,轉而提醒道:“不過掛上負重,肯定會影響床弩的射程。”
“這是自然。”周瑜不在意道:“弟妹設計的連發床弩,射程足有二里地,我還嫌有些太遠呢。”
上次實驗黃月英研發的床弩,弩槍直接飛到兩里地開外,也就是足足一千米有余。
在陸地上,自然是一寸長、一寸強,射程越遠越好。
不過換到水上作戰,射程還是稍稍適中些為妙,這樣比較好掌控。
畢竟,弩槍只有射到甲板上,才能起到打擊敵人的效果,落到水中可沒絲毫威脅。
原本還想著,回頭讓黃月英降低點射程,這下有了新思路。
在弩槍上綁上彈藥,用增加配重的方式,來調整弩槍的射程。
敵人離得遠,弩槍上就少掛些彈藥。
敵人靠得近,弩槍上就多掛些彈藥。
當然,這種距離上的把控,肯定需要很多練習,才能精準掌握配重與射程之間的聯系。
“年節過后,就讓連弩營的人,開始這方面的練習。”周瑜做出安排。
在十幾萬大軍中,最終成功挑選出三千位,膂力驚人的精壯漢子,擁有單兵使用連弩的能力。
床弩的使用索性也交給他們,年后直接上船練習,提前適應水上發射的環境。
正好,床弩的射程太遠,在陸地上很有可能誤傷百姓,還是放到水上更加安全。
八百里洞庭人煙罕至,朝著水面隨便發射,最多水里的魚倒霉些。
“沒問題,此事我來安排。”龐統點頭答應下來。
“天師。”周瑜提醒道:“此事,青城山也許配合下,從今往后給彈藥定個標準,重量、大小、規格都要做到統一。”
既然拿彈藥來做配重,那么重量必須要一致才行,否則連弩營去練習就沒意義。
“神君放心,貧道這就去信一封。”張魯當即表態,“讓他們在不影響三法威力的情況下,制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
“士元。”周瑜又看向龐統,“弟妹把我說的幾樣東西,做出來沒有?”
“嗯。”
龐統表情嚴肅,瞥了張魯一眼,后者立即識趣退開。
“主公,東西我試過了,確實非常有用。”龐統壓著嗓子道:“屬下馬術平平,用上后有種質變的感覺,此物必須要嚴格保密!”
龐統口中的東西,其實是一套馬具。
上次周瑜對著馬匹比比劃劃,讓黃月英把高橋馬鞍、雙邊馬鐙以及馬蹄鐵,三樣東西制作出來。
三樣東西并不復雜,甚至稱不上什么難度,關鍵在于這個思路。
龐統之所以這般小心,也正是意識到這點。
別說在工匠眼中,但凡是個懂馬之人,打眼一看就能明白三物的作用與原理,照貓畫虎就能把東西仿制出來。
馬具不像是火藥,前者比之后者,更加容易被敵人破獲。
火藥好歹還有個配方呢,馬具只看外形就足夠了。
“咱們之后要組建騎兵,此三物乃重中之重。”
正因要組建騎兵,周瑜自然聯想到馬具,把這三樣東西搞出來。
南船北馬。
周瑜麾下的十幾萬將士,清一水都是南方士卒,操控舟楫都是一把好手,但要說騎術
九成九的士卒,壓根就沒騎過馬。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組建一支騎兵是非常困難。
沒有天生的騎兵種子,更沒有善于操練騎兵的將領。
包括周瑜在內,麾下所有武將也都是南方人,根本沒有操練、統率騎兵的經驗。
如此,就算得到大量戰馬,騎都不會騎,還談何騎兵呢?
高橋馬鞍與雙邊馬鐙,則大大彌補了這一點。
這兩樣東西的作用,能夠極大降低騎兵的門檻。
簡而之,降低騎馬的難度,而且還不是一星半點,是大大降低!
有了這兩樣馬具輔助,能夠極大加快“小白”學習騎馬的效率。
不僅如此,甚至對于精通騎射者,也有不小的輔助作用。
高橋馬鞍與雙邊馬鐙,可以讓騎兵在馬背上坐的更穩,同時發力也更加方便。
不管開弓射箭,還是揮舞兵刃,都有極大的增益效果,這也是龐統小心翼翼的重要原因。
一旦讓北方掌握這項技術,原本就強悍的北方騎兵,只會變得更加強大。
反之,北方沒掌握,而南方掌握,就能依靠馬具裝備,拉近雙方騎兵之間的巨大差距。
至于馬蹄鐵,可以保護馬掌、避免開裂。
南方沒有馬源,只能依靠從北方購買。
馬蹄鐵的存在,可以延長一匹戰馬的服役時長,節省很大一筆開銷。
一以蔽之,這三樣馬具對于騎兵,絕對是革新性的技術,重要性不而喻。
一旦泄露出去,毫不夸張地講,都能對天下格局造成影響。
“東西你好好保管,不行先銷毀掉。”周瑜沉聲道:“等咱們滅掉孫權后,馬超送來足夠多的戰馬,咱們再著手騎兵組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