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講真,《尋秦記》真系值呢個價!
項少龍飲醉酒就返去秦朝變死囚,開頭就勁成咁,第二回仲離奇!
我睇到佢撞到鄒衍話佢‘天外來客’,成個人都冷一冷!”
“系啊!卡點卡到正,諗住仲有下文就完咗,個心吊吊揈!”
一個文員激動地揮舞手臂,“前晚同個仔爭睇報紙,差啲打架啊!宜家金庸一出面,個‘黃易’唔飛天都難咯!”
北角租書店的擠迫角落里,幾個躲學的中學生圍著新到的《明報》副刊,眼珠子都快貼上去。
一個瘦高個聲音干澀:“黃易…黃易真系勁到金庸都嚟搶?”
旁邊胖胖的推了他一把:“癡線!金庸吖!
武林盟主啊!
佢話好仲有假?
稿費翻倍啊大佬!
寫小說寫到咁,仲唔發達?”
幾雙眼睛里燃燒著混雜了崇拜、羨慕和對那字里行間巨大認可的憧憬。
往日遙不可及的文壇神話,第一次如此直觀地與一部正在追讀的作品連接在一起。
一些深諳文化圈門道的老報人或文化人,則看到了更深的意味。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