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經濟版的主編午飯后習慣性翻看同業報紙,當看到《亞洲日報》這篇評論時,猛地摘下眼鏡,揉著鼻梁,半晌才憋出一句:“妖!仲可以咁樣寫財經新聞噶?”
他從未想過,一篇嚴肅的政經分析,竟然可以寫得如此接地氣,如此通俗易懂,同時又蘊含著專業的洞察力,讓菜市場的大媽和寫字樓的白領都能看懂、都能有所得。
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沖擊。
《明報》、《星島》等報的編輯部里,幾位資深編輯捏著報紙的二版,沉默不語,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
震驚。不是震驚于信息本身,而是震驚于這視角的降維打擊。
他們寫報告用“全球經濟聯動”、“局部沖擊”、“成本傳導”,人家只用幾個鮮活案例串起米價漲價、茶餐廳菜單變化!非必需品生意慘淡!
這簡直是將高高在上的財經時政拉到了市井的煙火氣里,用一種近乎“科普”的方式瓦解了閱讀壁壘。
“原來…還能這么寫?!”
一位老編輯喃喃自語,放下報紙,望著窗外車水馬龍,眼神復雜,混雜著不服與一絲難以喻的折服。
這寫法,是把新聞做成了民生指南,又透出商業洞察的鋒刃,無聲無息地切入了大眾心智最實用的那部分。
報紙同業們私下傳遞著這份《亞洲日報》,震驚、贊嘆、佩服,隱隱還帶著一絲“原來還能這樣搞”的無力感。
這些還不算,緊接著便是《亞洲日報》的第三招,其實這一招,金庸大師是用過的,而且用得出神入化,那便是用小說連載來絕殺其他報紙!
雖然,前兩招已足夠震撼,但當讀者翻開《亞洲日報》的副刊,看到那占據了幾乎兩個整版的、署名“黃易”的小說開篇時,整個港島仿佛瞬間被按下了暫停鍵,旋即爆發出更猛烈的喧囂!
《尋秦記》!
這個名字透著古樸神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