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足以托付整個帝國的,全能之臣。
關中大旱與蝗災,在秦源匪夷所思的手段下,被硬生生地摁了下去。
這場勝利,沒有刀光劍影,沒有開疆拓土,卻比任何一場軍事大捷,都更能彰顯秦源的價值。
他不僅能強國,更能安民。
貞觀二十三年,春。
長安城里,楊柳依依,一片生機。
可太極宮的甘露殿內,卻已是暮氣沉沉,仿佛提前進入了寒冬。
李世民的生命,走到了最后的時光。
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已經無法再上朝,甚至連下床,都變得無比艱難。
但他依舊是這個帝國的掌舵人。
他的頭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保持著驚人的清醒。
他知道,他必須為自己那個仁厚的兒子,為秦源這個他最看重的臣子,也為整個大唐的未來,鋪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路。
在秦源和房玄齡等幾位顧命大臣的協助下,太子李治,主導了對《貞觀律》的最后一次增補。
這次增補,條目不多,卻條條石破天驚。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秦源力主增設的《格物令》。
這道法令,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第一次,對一些聞所未聞的東西,進行了定義和保護。
比如,“新物獨創之權”。
法令規定,凡格物總院認證之新發明、新創造,其創造者,享有對此物獨占的生產和銷售之權,為期十年。
十年之內,任何人仿制、盜賣,皆屬違法,將處以重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