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得到一張用特殊紙張,印著“定遠印記”,并且有著復雜加密編號的匯票。
他只需要揣著這張輕飄飄的紙,就可以南下揚州,在揚州的定遠錢莊分號里,憑票取出等額的現錢。
這個業務一經推出,整個長安的商圈,都為之震動。
這意味著,帝國的商業血脈,第一次被真正意義上的打通了。
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大市場,呼之欲出。
定遠錢莊,就像一個巨大的心臟,開始將整個大唐的財富,都匯集于此,再通過一條條商路,輸送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秦源的舉動,也觸動了另一群人的利益。
長安城,慈恩寺。
這座寺廟,因玄奘法師而聞名,寺內的大雁塔,更是長安的地標。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里,也是長安最大的“放貸機構”。
唐代的寺廟,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信徒捐贈的財富,他們將這些錢,以高額的利息,放貸給百姓和商人,牟取暴利。
定遠錢莊的出現,以更低的利率,更規范的合同,直接搶走了他們最大的一塊蛋糕。
住持玄一大師,一個面相慈悲,眼神卻很陰郁的老和尚,聯合了幾家同樣以放貸為生的傳統豪門,開始向秦源發難。
他們在各種場合,公開指責秦源。
“金融,乃國之重器。
秦源一介臣子,竟敢私開錢莊,聚斂天下之財,其心可誅!”
“他所謂的‘利息’,乃是盤剝之術!誘使百姓貪圖小利,長此以往,必將敗壞民風!”
最后,他們甚至搬出了神佛。
“錢財乃身外之物,秦源此舉,是與佛爭利,與天爭利!實乃有傷天和之舉,必遭天譴!”
面對這些指責,秦源的回應,是在第二天的《長安時報》頭版上,刊登了一段話。
“錢莊之利,取之于商,用之于民,所建者,國之基業,民生之福祉!”
“寺廟之利,取之于民,用之于佛,所建者,土木金身,無用之佛塔!”
“孰是孰非,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
這段話,殺人誅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