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為我大唐,重新制定一套,最完整,最精確,最科學的度量衡和工業標準!”
“從尺寸、到重量、到容量,再到各種材料的強度,硬度!我們,要給這個帝國,的一切,都打上‘標準’的烙印!”
臺下,閻立德這位營造學的首席“院士”,聽得熱血沸騰。
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畢生所學的那些營造法式,那些匠人間的口訣,原來可以被提升到如此重要的高度!
那些新入學的世家子弟,也是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原以為,格物就是學怎么打鐵,怎么蓋房子。
沒想到,第一課,講的竟然是如此宏大,關乎整個國家運轉的“道”。
程處默的幾個庶出弟弟,也在人群中。
他們看著臺上的秦源,眼神里充滿了狂熱。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知識”,可以如此的充滿力量。
長安城的另一頭。
魏征府上。
一個下人,正在向他匯報著格物總院里發生的一切。
當聽到“院士”頭銜,聽到“標準化”的概念時,魏征那張古板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了一絲動容。
他雖然在辯論中輸了。
但他不得不承認,那個年輕人,正在用一種他完全無法理解,卻又無比強大的方式,改變著這個國家。
格物總院的建立,像是在大唐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插下了一根標注著未來的旗桿。
但秦源知道,光有技術,是不夠的。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的騰飛,除了需要工程師,還需要流淌的血液。
而這個時代的血液,就是錢。
遼東之戰雖然大勝,但國庫也被打的空空如也。
戰后的重建,傷兵的撫恤,都需要海量的錢財。
僅僅依靠朝廷那點稅收,無異于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