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汝成忙不迭地點頭,涕淚橫流道:“下官知罪了,日夜難安,如今只求王爺給下官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葉十三目光如炬,盯著牛汝成道:“既知罪,那便說說,你打算如何彌補這犯下的過錯?”
牛汝成連忙抬起頭,眼中滿是急切與誠懇:“王爺,下官愿將流失之差額,從下官的奉銀里面補上,幸虧仁和糧行還未將調換的官米售出,不然就是把下官的家抄了,也補不起這等虧空。并且,下官會親自監督,確保每一粒米都能物盡其用,絕不再出現任何營私舞弊的情況。”
仔細一想,被調換了的官米,被劉三蛋們煮粥用掉了不少,這部分缺額,也不算在牛汝的頭上。
葉十三沉默許久,屋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良久,葉十三緩緩開口:“起來吧,本王暫且信你一回,若再有差錯,定不輕饒!”
此一出,牛汝成如蒙大赦,連忙磕頭謝恩,待站起身時,后背早已被汗水濕透。
待驛丞牛汝成悔過后,葉十三抓起筆來,當機修書一封,用火漆封口后,讓牛汝成即刻派人,將信送往豐澤城駐軍都尉馬嘯,使馬嘯再行轉交鎮北王呂南庭。
要不然,他砍了柳樹縣的縣令腦袋,使柳樹縣的秩序,又處于無官府的混亂狀態,信中闡明了原委,讓鎮北王代他上奏朝廷,重新委派地方官員給柳樹縣。
殺人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非是光圖自己心頭所快,砍了地方官的腦袋,然后再上書朝廷,這也不是行不通的。
自己先砍了這些貪官的腦袋,再上奏朝廷,那么朝廷的重視程度就高了起來,很快會將地方官的空缺給補上。
倘若葉十三光是掌握了地方官犯罪的證據,然后移交主政地方的上級衙門查處,這一級一級的流程,處理結果能把舉報人給熬死。
且不說這過程中有沒有人包庇?就是那些審批復核的流程,能將人的胡須等白不可。
直接砍頭,這多簡單!
手中的刀,不就是用來講理的嗎?
處理完柳樹縣的事,葉十三目光看向何秀兒,道:“你去伙房督促一下,讓驛站的人準備明日行軍的干糧,早飯后,大軍撤回虎頭關。”
年關已近,葉十三也實在不想再逗留下去,邊軍的天地就在邊城,多留內地一日,朝廷和地方官心里都不踏實。
何秀兒領命而去,葉十三則在屋內踱步沉思。此次柳樹縣之行,雖手段強硬,但他心中無愧,只為百姓討個公道。
他深知,邊軍的存在不僅是抵御外敵,更是守護一方安寧。
如果貪墨橫行,百姓苦不堪,那么他的戍邊之功,還有何等意義?
邊軍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安靜,難道就是貪官污吏魚肉百姓的樂土?
呸!
如是那樣,老子豈不是助紂為虐的炮灰?
鳥人!
你們既然怕邊軍在內地停留,那老子就暫且回邊城過年,等開春天暖后,老子再和你們這些鳥人算總賬。
首先,朝廷欠邊軍的糧餉,絕不能再讓拖欠,得一并清了。
老子不要利息和滯納金,已經是很體恤你們這些鳥人了的。
此時的驛丞牛汝成,親自在伙房指揮,把之前藏著的白面細米,還有一些雞鴨魚肉全都拿了出來,準備一頓豐盛的送行飯。
就這幾天邊軍吃的那些爛米伙食,他心里為此一直愧疚不已。
當何秀兒從伙房回來,稟報過一切后,正準備要把何秀兒壓在炕上溫存一番,就又聽到屋子外面衛兵的說話聲里,有急促的腳步聲趕了過來。
“王爺,不好了!”
一個陌生的聲音,幾乎是帶著哭腔喊道:“郡主被韃子擄走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