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擠,都有船!”官差嗓門大,卻沒半點不耐煩,還幫著老人抱孩子、提行李。
王二抱著狗蛋踏上船,發現船艙里鋪著干草,通風也好,不像他想的那樣憋悶。
“這船快,二十來天就能到遼東!”同船的兵卒笑著說,還給他們指遠處的海鳥,“路上管三頓飯,早上小米粥,中午糙米飯就咸菜,晚上還有玉米糊糊,餓不著!”
果然,開船后,每天到了飯點,就有伙夫推著小車送吃食,分量足,還熱乎。
狗蛋第一次坐船,起初暈得厲害,船醫過來給揉了幾次,又給了幾片曬干的姜片,沒過兩天就好了,還跟著其他孩子在甲板上追著海鳥跑。
王二沒事時就靠在船邊,望著茫茫大海,心里盤算著遼東的日子:二十畝地,能種多少土豆?按皇榜上說的畝產千斤,一年收的糧食,夠他們吃好幾年;還有免費的農具,不用再跟人借犁;新蓋的房子,冬天不用再漏風……越想越覺得有盼頭,連海上的風都不覺得冷了。
途中有天遇到小風浪,船晃得厲害,王二扶著船艙的柱子,心里有點慌。
這時士兵們走過來,挨個兒安慰:“別怕,這船穩得很,咱們水師的船,走慣了這海路!”
還有官差給大家發了熱水,說“喝口熱的,就不暈了”。
王二看著士兵們沉穩的樣子,心里的慌勁兒漸漸散了——有朝廷這么周全的安排,還有什么好怕的?
想著,他突然又哭了起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掉,怎么擦都擦不完,因為他猛地想到了三年前逃荒途中,活生生餓死的爹娘。
那時候河南大旱,地里的莊稼全枯了,地主不僅不肯減租,還催著要往年的欠糧,家里實在沒活路,才帶著爹娘、妻子孩子一起逃荒。
一路上,爹娘把僅有的一點干糧都省給他和孩子,自己只喝路邊的臟水、啃樹皮。
走到半路,爹先撐不住了,倒在路邊,臨死前還拉著他的手說“娃,要是能有塊地種,有口飯吃,就別再逃了”;沒幾天,娘也餓垮了,靠著他的肩膀,最后只說了句“想喝口熱粥”,就再也沒醒過來。
他那時候只能抱著爹娘的尸體哭,卻連挖個像樣的坑埋了他們都做不到,只能找幾塊石頭把尸體蓋起來,就又逼著自己帶著妻子孩子繼續逃——他怕自己也倒下,怕妻子孩子也像爹娘一樣餓死。
如果當年朝廷也能如今日這般富裕,不用為了賑災糧不夠而發愁,不用看著流民餓死卻沒辦法;也能如今日這般尋到高產糧種,哪怕有土豆、玉米這樣的莊稼,就算天旱,也能收點糧食,不用顆粒無收;也能如今日這般善待流民,不用讓大家像野狗一樣乞討,能給口飯吃、給個安身的地方,那爹娘就不會餓死在逃荒路上,就能跟著他一起等到今天,一起去遼東分屬于自己的地,一起住新蓋的房子,一起吃頓飽飯,一起看看不用再逃荒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樣的。
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爹娘過上一天好日子,沒能讓他們看到“有地種、有飯吃”的希望。
如今自己要去遼東過安穩日子了,可爹娘卻不在了,這份歡喜里,總摻著對爹娘的念想,想著想著,眼淚就又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