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察度年輕,反應最快,立刻道:“殿下放心!山南有不少山谷平地,最適合種甘蔗,我這就回去召集子民,聽候周王調遣!”
帕尼芝也甕聲甕氣地說:“山北有石匠,讓他們去修港口,保證結實!”
察度則道:“中山的子民懂些造船手藝,可以先造些小船運甘蔗!”
看著三人摩拳擦掌的樣子,朱橚徹底放下心來。
他望著遠處的海灣,仿佛已看到商船云集、糖廠冒煙的景象,又看了看身邊信心滿滿的朱高熾,忽然覺得,這趟琉球之行,或許真能成就一番功業。
朱高熾見朱橚干勁十足,笑道:“五叔有這份心就好。我在上海還有事,不能多留,等港口和糖廠開工了,我再派些懂技術的工匠過來。”
“好!好!”朱橚連連點頭,“你放心,我定不會讓父皇和大哥失望!”
夕陽西下時,一行人返回岸邊。
李虎來報,三國軍隊已初步整編完畢,選出的精壯正在跟著護衛軍操練;王相也遞上了初步的土地統計,適合種甘蔗的地塊竟有上千頃。
朱橚看著賬冊,又望向海灣邊開始清理灘涂的身影,臉上終于露出了踏實的笑容。
朱雄英拉著朱高熾的衣角,小聲道:“高熾,琉球將來真的會變得像上海一樣熱鬧嗎?”
朱高熾望著漸漸暗下來的海面,語氣篤定:“會的。用不了幾年,這里就會成為東海最熱鬧的商港,到時候,咱們再來看看。”
這話當然有些夸大其詞,畢竟上海得天獨厚而且背靠大明,有江南的富庶物產做支撐,有成熟的手工業和龐大的人口基數,遠不是琉球可以相比的。
但是等到南洋貿易開展起來,琉球地處南洋與東海的咽喉要道,往來商船必經此地,補給、中轉、貿易樣樣缺不了它。
到那時,不用像上海那樣發展復雜的手工業,單靠港口關稅、倉儲租賃、貨物轉運,再加上甘蔗種植和雪糖加工這兩條線,就能讓島上富起來。
商船多了,自然會帶動客棧、酒樓、貨棧等營生,子民有了活計,有了穩定的收入,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雖說未必能趕上上海的繁華,卻也絕對能成為海外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足夠讓周國站穩腳跟,讓朱橚的封國興盛起來。
夜色漸濃,周王府的臨時駐地亮起了燈火。
朱橚還在和李虎、王相商議著開墾、建廠的細節,察度三人則帶著各自的舊臣,興奮地討論著如何說服子民種甘蔗。
遠處的海面上,大明水師的戰船靜靜停泊,像守護這片土地的巨人。
琉球的天,確實變了。
而這變化的開端,就藏在那個胖殿下的笑容里,藏在周王朱橚燃起的斗志里,也藏在土著子民眼中重新亮起的、對好日子的期盼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