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林婉婉看診速度飛快的提升,有些病情簡單的,從進來到出去,加起來不過一炷香。
本擔心她年輕毛躁,觀察病人情況,診斷的確無誤。
朱大夫說道:“林娘子,看診速度太快,剛才病人不大信任。”以為遇到假大夫。
“很快么,我以前跟著老師們出診,”林婉婉回想起來,“他們速度更快。”各種醫學影像檢查加持,對病情判斷更準確,找到對癥藥品手到擒來。
一些病人就診前會上網查詢,到門診只是為了開藥。只要確認病癥無誤,爽快開藥,為醫患融洽再作出一分貢獻。
真正費時間的除了疑難雜癥就是處理千奇百怪的醫患問題。
“老師們,”朱大夫抓住字眼,“多少老師?”三五位算多吧。
誰會去計算這種問題,林婉婉一時說不清楚,“幾十個吧,我家鄉學醫規矩與長安不同,學生可以有許多老師,老師也可以有許多學生,雙向選擇。”
朱大夫一輩子沒離開過長安,不知外地情況。他所經歷的師徒關系遠比林婉婉的更緊密。
哪會想到老師教一門課,一年帶幾百個學生,期末考試印上幾副照片,問誰是本門課的任課老師的奇葩考題。
義診最需要考慮的是性價比,大夫的診金免了,只有一部分低價藥材。
很多時候大夫也無能為力,只能告訴病人生的何種病癥,開出藥方。至于病人是否會去抓藥全是未知數。
以朱大夫的經驗,林婉婉第一位病人七日后不會到回春堂復診,連那副藥都未必會抓。
商人勢利無非關注人的身家,厲害的大夫的“勢利”起來祖宗八代連后輩子孫都看。
即使竭力將用藥成本控制下來,藥費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來義診是求安心――暫時死不了,還能干活。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