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他和劉備使用的統一天下的方式是有著非常大的隱患的,因為沒有經過戰爭,所以曹操系和孫策系,乃至其他一些歷史遺留的玩意兒,劉備和陳曦是不能耍手段直接清除的。
在官職爵位上,對于這些人,需要一定程度上一視同仁,也就是他們不犯錯,沒有明顯罪行的情況下,需要讓他們繼續蹲在自己的職位上,有功勞的時候,也必須要像追隨劉備的官僚一樣,該晉升晉升。
換句話說,也就是,原本應該全部屬于劉備麾下,然后拿來再分配的官職職位,被這些人占了起碼一半,而且沒有特殊的原因你還不能動這些人,所以真要說的話,其實相當的難受。
再加上,如果當時就選擇大封群臣,那么相當于雙倍的官職爵位撒出去,原本就不足的位置會變得更為緊俏。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種問題,比方說將原本的州變得更小,合成出來新的州,這樣的話,就能塞入更多的官職爵位。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其實就是這么玩的,但陳曦思來想去拒絕了這一套做法,因為這種實屬是真正會加重底層百姓負擔的操作,所以陳曦選擇了另一種,也就是壓制所有人的官職爵位。
比方說元鳳元年該大封群臣的時候,只給各個勢力之主進行的官職爵位的賞賜,并且結算了北疆的功勞,至于理論上統一天下該有的大封群臣,元鳳朝建元的時候并沒有去做。
這個當時就有一些微辭,但最后所有人還是閉嘴了,因為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元鳳朝是承襲靈帝、少帝、愍帝的,所以真要計算的話,也只是普通的皇帝登基,并不是開國。
而非開國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會搞出來后漢開國的時候,一把三百多個列侯的情況,劉桐小心翼翼的進行小規模的冊封也是完全合理的,所以各級官僚有所嘀咕,但在明面上也確實不好說什么,畢竟是劉桐攝政,并非是劉備登基。
元鳳元年避開之后,到后面陳曦就沒有什么壓力了,元鳳五年的時候,雖說按照理論來講,劉備已經完全掌握了漢室的權柄,真要說的話,確實是如同開國一般了,但這個時候,陳曦已經成為了新的bug。
也就是陳曦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功勛很少,算是混點殘羹剩飯還行,想要登上臺面,那就屬于想的太多的典型,因為完全把持了內政的陳曦,終于發揮出來了自己應有的能力。
如果說在泰山年間的陳曦,還屬于人的范疇,屬于天下幾個頂尖的謀士聯手就能擊敗的水平,到鄴城年間的時候,陳曦已經有了幾分圣人的氣度,差不多需要天下半數的謀士聯手才能掀翻。
可等入主了長安之后,終于把持了漢家內政,能調動這個國家的力量之后,陳曦可以完完全全的做到力壓天下文臣。
斷檔的強,五年直接打穿了漢家四百年對于盛世的記錄,堵上了所有人的嘴,讓他們面對陳曦的偉業只能認了當年那句捧殺的話――五百年有圣人出,陳子川當孤月凌空。
以前的陳曦是做不到這個程度的,因為所能調用的極限就在那里,對于陳曦而,很多時候都不是自身上限的問題,而是時代上限的問題,而入主長安,把持了天下的權柄之后,陳曦才真正發揮出來了自己的力量。
用陳曦的話來說,他是增幅器一般的存在,地盤越大,根基越厚,增幅的倍率越高,所以只有泰山一地,只有半個北方,以及擁有整個天下,他所能帶來的增幅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在元鳳元年的時候,陳曦只是頂尖的文臣,但到元鳳五年的時候,陳曦已經能堵住天下文臣的嘴了。
也只有這樣,面對只是尚書仆射的陳曦沒有升官,其他人確實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只能就那么接受現實,這世間能看到的偉業是非常可怕的,進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從一開始大封群臣可能帶來的弊端,直接被陳曦按頭一路按到現在,靠著時間直接消弭掉了。
“封,諸葛孔明為尚書仆射……”詔書之中讀出來了對于諸葛亮的安排,或者說是徹底打通了從尚書仆射到丞相的路,陳曦在這上面呆了十年,現在元鳳十一年陳曦成為了丞相,那么十年后,陳曦從丞相位置卸任了呢,那諸葛亮就是理所當然的丞相。
不過和陳曦進位為丞相的情況不同,封諸葛亮為尚書仆射之后,各大世家前來參會的人員已經開始了竊竊私語,他們雖說也都知道諸葛亮深得劉備一系的看中,但現在陳曦進位丞相,諸葛亮接替為尚書仆射,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接受不能。
畢竟見證了陳曦的時代,然后有人去接陳曦的位置,這些人要是能完全接受才是見了鬼了。
加之現在這個操作,無不在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陳曦以前扯的那個鬼故事可能要成真了,元鳳二十年,陳曦可能會和劉備一樣直接卸任,然后不管朝中諸事,這對于漢世家而是非常糟糕的消息。
雖說到元鳳二十年的時候,各大有野心,有能力的世家應該將自家的封地建設的七七八八,別的不說,最起碼真的是能自給自足的狀態,但能從漢室內部進行白嫖的話,還是想要白嫖的。
“孔明接任尚書仆射了啊。”蔡瑁帶著幾分嘀咕傳音給張昭說道。
“那是必然的情況,光是看之前每次有什么大事,陳子川將他都帶在身邊,就知道他肯定是接替陳子川的。”張昭帶著幾分唏噓說道,但眼中遮掩不住那種艷羨,曾經他也是有機會的,但這機會啊。
只能說,這世間誰也不要看不起別人,與人為善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陳群和荀攸則是對視了一眼,然后兩人同時看向了鐘繇,鐘繇則是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表示這個事兒很早就敲定了,陳曦是肯定要退出朝堂的,后十年朝中的工作,就主要看諸葛亮了,陳曦會逐步減少自己插手。
“也就是說所謂的謠其實有幾分是真的了?”陳群帶著幾分凝重傳音給鐘繇說道。
其實很多頂級文臣都聽說過那個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傳出來的謠,也就是所謂的漢室當前運行的經濟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由于陳曦本身過于強大的操控能力,和超乎想象的遠見,導致這種真實存在的問題,無法表現出來,所以在元鳳中后期,陳曦會抽身而退,讓其他人運轉國家,進而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有效的修正。
“不太確定,甚至我還特意查過了,都沒查到這個傳是從什么地方傳出來的,但還是那句話,這樣的話能在長安流傳,還沒有人辟謠,那起碼是有幾分真實的。”鐘繇面色沉靜的回答道,“所以接下來都小心一些,別一腳踩到坑里面去了。”
陳群聞心中一凜,確實,接下來他也是要坐鎮長安,為陳曦打工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因為一時失誤,出了問題,那也是個麻煩。
與此同時,荀諶則是在叮囑西普立安,怎么說呢,西普立安自從參與完小世界大演武之后,就聽陳曦的話去自己調研去了,壓根沒拿袁家人當人,好在調研了一段時間后,因為要參加大朝會,就被抓了回來。
也正因此,荀諶才有時間給西普立安進行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