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貞將慘敗的經過講了一遍,神情苦澀地自嘲道:“皆因本官輕信孫得功此賊的讒,誤以為李永芳此獠可為內應,倉促出兵,以致中了建奴的埋伏,這才招致了這場慘敗,令代王身殞,慶王失陷,罪在本官,雖百死而莫贖也!”
王化貞口中的李永芳和孫得功均是大漢奸,李永芳原是鎮守撫順的參將,當年努爾哈赤跟大晉反臉,發兵占領的第一座遼東城池就是撫順,守將李永芳幾乎不戰而降,成為大晉投降女真人的第一名叛將。
努爾哈赤明顯是要拿李永芳來立榜樣,對后者十分優渥,不僅封了高官,還把孫女嫁給他,令其繼續鎮守撫順,所以李永芳這大漢奸搖身一變,便變成了“撫順額附”。
而孫得功這個人呢,原是王化貞麾下的一名游擊將軍,沒什么本事,卻是個夸夸其談之輩,倒是跟王化貞是同一類人,所以臭味相投。王化貞為人無知而剛愎,軍事才能平庸,好謾語,用通俗的話講,那就是喜歡口嗨吹牛皮,而且王化貞還十分寵信同樣喜歡口嗨吹牛皮的孫得功。
有一日,孫得功又口嗨吹牛皮了,說他能策反李永芳,王化貞信以為真,便派孫得功潛到撫順聯絡李永芳,嘿嘿,孫得功不過是口嗨吹牛罷了,哪知道王化貞竟當真,這下騎虎難下了。
沒辦法,孫得功只好硬著頭皮喬裝打扮,潛伏到撫順找李永芳,嘿,還真讓他聯絡上了,但是李永芳的小日子正滋潤著呢,高官得做,還睡了努爾哈赤的孫女,人稱撫順額附,又怎么可能反水?
結果,孫得功這個說客沒能策反李永芳,反而被李永芳給策反了,投靠了努爾哈赤,反過來回到王化貞身邊當奸細,上演了一出無間道。
孫得功告訴王化貞,李永芳已經答應作內應了,只要王化貞大軍發動進攻,李永芳就從后面捅努爾哈赤的大菊花,大家里應外合,一舉蕩平建奴。
畢世奇功就在眼前,王化貞又豈能不心動?所以也沒跟后方鎮守寧遠的熊廷百商量便倉促出兵了,結果中伏慘敗,他自己率著殘兵逃回寧遠城,錦州城隨即陷落,代王和慶王一死一俘。
王化貞自知闖了彌天大禍,到了寧遠便自縛向熊廷百請罪,后者本來就與王化貞不和,狠狠地挖苦了王化貞一番,隨即便決定放棄寧遠城,率著殘余的軍隊,護送遼西幾十萬的遼民遷入山海關,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
孫承宗和賈環聽完王化貞講述大敗的經過,不由都暗暗搖頭,王化貞貪功冒進就算了,竟然還如此天真,乃這次大敗的絕對責任人,沒跑了!
這時王化貞又道:“前線潰敗的責任在本官,本官不否認,但是熊廷百出于私怨,遲遲不派兵支援,這才是錦州失守的原因,所以代王殉國,慶王被俘,熊廷百難辭其究。
另外,本來寧遠可守,可熊廷百怯戰,執意放棄寧遠城,逃入山海關,將遼西拱手讓給建奴,無疑使建奴兵鋒可直抵我大晉天子臥榻之旁,此乃重大戰略失誤,故熊廷百之罪,并不在犯官之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孫承宗淡道:“本官又豈會只聽你一家之,接下來自當多方查證,爾等的罪與罰,朝廷自有公論。”
王化貞拱了拱手,神色灰敗地道:“只求孫大人秉公上奏,臣自知必死,但非犯官之責,犯官必據理力爭。”
“你可以上書自辯,無人阻攔!”孫承宗丟下一句,便和賈環離開了牢房。
此時已經夕陽西下,朔風凜烈,賈環和孫承宗登上城頭眺望關外,但見左手側是連綿群山,溝壑萬千,右手側是茫茫大海,關城就筑在這山海之間,無怪乎稱之為山海關。
傍海道是華北平原通往遼東的唯一坦途,山海關扼住傍海道咽喉,乃大晉東面的第一雄關,易守難攻,女真鐵騎要南下狩牧,必須先過這一關。
此時山海關的城門是打開的,仍有難民源源不斷地擁入,每隔一段距離便可看到一隊護送的士兵,說是護送,其實就是押送。正所謂故土難離,這些遼人土生土長,自然不愿背井離鄉,但軍隊用刀槍逼著,不入關也不行了。
熊廷百如今的策略很明顯,那就是堅壁清野,將八百里遼西變成了一片荒無人煙的禁區。沒有人家,自然也就沒有糧食,女真人搶不到補給,再加上馬上就要入冬了,天氣寒冷,必然不能在山海關前久待。
也不知是否是熊廷百的策略奏效了,這么多天了,女真的鐵騎竟然沒有出現在山海關前,也讓熊廷百獲得了充足的時間護送難民入關。
此時,關外的道路上忽然出現一條滾滾黃龍,那是戰馬奔跑時所踢起的塵埃。賈環和孫承宗不由心中一緊,吳三桂立即警惕地挽弓在手,喝道:“有敵情,所有人戒備!”
眾欽差護衛紛紛戒備,在一旁陪同的監軍道刑慎手搭涼棚望去,忽然笑道:“是熊經略回來了,大家不用緊張。”
不多時,一支約莫五十騎的馬隊飛馳至關門前,看制服和旗幟果然是自己人,為首者約莫六十歲許,渾身披掛,頭戴紅纓盔,生得濃眉闊嘴,目光犀利,一看就不好惹,此人不是別個,正是遼東經略——熊廷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