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的這場戰爭,打得實在是太慘烈了,不但死傷軍人無數,這國土也是大面積地淪陷,國內的基督徒領主們更是人心浮動,可以說整個帝國的根基已經受到了動搖。現在,他們急需一個寶貴的喘息機會,以獲得重整國內政治、經濟和軍事秩序的機會,哪怕暫時先割讓一部分國土給奧地利人也在所不惜。
為此,他們已經強烈要求有著傳統友好合作關系的法蘭西王國迅速出兵,攻入神圣羅馬帝國的萊茵河流域,逼迫奧地利人將主力大軍西調{其實人家已經調了很多軍隊回去了},給他們減輕壓力。
“法國人蠢蠢欲動,土耳其人還是有機會的。這次的戰爭,本來就是缺德的法國人挑唆、鼓動的,不然奧斯曼人短期內可能未必就會去進攻維也納了,所以法國人有幫助奧斯曼帝國擦屁股的義務。且看看他們會怎么辦吧,以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和愛面子的個性,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我希望,奧斯曼人最終能夠保住匈牙利和達爾馬提亞海岸的部分地區吧,摩爾達維亞公國最好也能穩住,希望吧。”馬拉提最后說道。
吳翼飛也是無語,只能輕輕搖了搖頭,似是在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而擔心,同時也是為自己的命運而擔心,畢竟哈吉縣租借地在奧斯曼的利益也很多。他一度寄希望于毛君中校的黑海支隊在撤出頓河流域后揮師匈牙利,幫助奧斯曼帝國分擔一點壓力,不過現在看樣子不可能了。毛君中校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去匈牙利,更別提相對次要戰場的達爾馬提亞海岸了{這里是部分德意志諸侯聯軍在進攻},他們最可能的去處,還是返回位于葡萄牙本土維亞納堡的軍營,然后等待下一步可能的軍事行動。
據說,他們在頓河流域收編了一部分游牧民和哥薩克,總數大概有兩千多人的樣子,正在和全權特使高文剛討價還價,打算讓他專門撥款將這支部隊給養起來,并帶到維亞納堡去。他們擔心接下來可能會有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因此需要事先厚集兵力,就是不知道高文剛會怎么看待這件事了。要知道,他對于陸軍的觀感可不怎么好,而且對于這種可能會極大增加開支的行為向來比較厭惡,這番估計有的和毛君等人扯皮呢。
不過毛君中校的理由也很堅決,那就是他們有干涉尼德蘭局勢的現實需求。未來一旦威廉三世入主倫敦成功,然后利用其掌握的資源要求控制聯合省的話,那么單靠共和派分子可能還有些勢單力薄。這個時候,如果東岸人能夠及時介入,并幫助以范博伊寧根為首的共和派骨干穩定局勢的話,那么事情未必就不能有變化。
而且,毛君中校也不忘損了海軍一把,指出單靠他們的話,甚至無法完全封鎖北海,切斷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的聯系。關鍵時刻,即一旦共和派在海牙議會通過開除威廉三世聯合省執政職位的決議的話,還是得靠他們東岸陸軍來保護,海軍軍艦可沒法爬岸上去。
高文剛據信現在是比較為難,有些舉棋不定的。他既想干涉聯合省的局勢,確保威廉三世不能成為荷蘭、英格蘭共主,同時又不想搞得事情太大,影響到包括商業利益在內的各個方面。總而之,就是優柔寡斷,再說難聽點,就是干大事而惜身。與之相比,在這方面還是軍人要果決一些,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不是如高某人般患得患失,計算來計算去,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馬拉提雖然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奧斯曼帝國,但對這其中的內情也是有所了解的。他閱讀過機密外交文件,知道海軍正在把主力戰艦北調,進駐佛得角群島和葡萄牙,并隨時做好了戰斗準備。他估摸著,未來如果威廉三世真的同時兼任聯合省執政和英格蘭國王的話,那么保不齊這些戰艦就會從葡萄牙北上,進入北海海域,切斷英格蘭與聯合省之間的聯系。東岸人賭的就是英格蘭的資本家們與威廉三世利益結合不夠緊密,不愿意為了他在聯合省的職位而和東岸人在海上死磕。另外,他們同樣賭共和派分子能夠在荷蘭國內造成很強的輿論聲勢,軟化荷蘭海軍的立場,讓他們不與東岸人為敵,從而達到最終的目的。
總而之,這就是一場"chiluo"裸的干涉。因為東岸人實在不想看到荷蘭商業資本與英格蘭工業資本的結合,但凡有一點機會,都要盡全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為此不惜出動大批海軍戰艦。
當然了,如果英格蘭與聯合省都不受影響,其海軍聯合起來與東岸任在北海進行海戰的話,那么怕是東岸任要掂量掂量打不打這仗了。但不管未來的計劃如何,這個時候趁著黑海局勢穩定的時候抽身離去,返回葡萄牙,做好萬全的準備,似乎才是應有之意。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