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抽調了幾批較為善戰的陜甘綠營南下四川后,最近清國方面突然消停了,這不但令順軍不解,同時也讓東岸人有些看不懂。登萊保安司令部的參謀們為此召開了好幾次會議進行討論、推演,無奈信息不足,始終無法拿出一個能夠讓絕大部分人都非常信服的說法。不過這其中比較讓人感到可以接受的一個說法就是,西北有變!
更準確地說,是加贊(即葛爾丹)在西域和蒙古草原上折騰出了一些事情,比如控制了整個衛拉特蒙古等等,讓素來對蒙古諸部極為警惕并幾十年如一日死命經營的韃子朝廷有些害怕了,因為他們不敢過分削弱陜甘——尤其是甘肅一帶——駐軍,害怕萬一準噶爾想不開率軍突襲甘州一帶,那么無兵可守的清廷可就要坐蠟了。
但說到底上述這些還只是東岸人的猜測,他們始終沒有找到決定性的證據或確鑿無疑的消息。不過清軍暫停北軍南下的舉動卻也是事實,看來其西北邊陲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壓力,不然的話不至于此。當然保安司令部的參謀們多數也認為,葛爾丹此時的勢力可能尚未抵達甘肅一帶,不過也許已經深入影響到了吐魯番、哈密等地的蒙古人部落,這些部落原本是臣服于清廷的,但在準噶爾蒙古崛起之后可就未必了,或許這才是清廷緊張無比的最主要原因吧——所謂滿蒙一體滿蒙一體,沒有了蒙古諸部落的支持,這滿洲皇帝的龍椅怕是坐不穩,尤其是清國國內這會正大辦新軍,漢族將領的地位直線提升,康熙皇帝難道心里就沒點逼數么?怎么可能!
不過無論如何,清廷暫緩調動陜甘軍隊南下客觀上減輕了順軍的壓力,使得他們能夠更從容地消化地盤、攻擊敵軍。相信等吳三桂駕鶴西去的時候,心氣散了的吳軍必然會出現血崩,那會局勢又會大變,搞不好全占四川的機會就會徹底來臨,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百戰得勝,驅逐包括明軍、清軍在內的一切覬覦四川的武裝力量。
而從陜甘救援四川的路子既然走不通,清軍也沒有放棄,而是集中兵力和物資,在湖北、江南一帶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攻勢。其中湖北前線因為堡寨林立、河溪縱橫,清軍未取得大規模的進展,只啃下了十多個順軍堡寨。后來,順國皇帝李來亨親赴一線督戰,順軍士氣大振之下又收復了一些堡寨,然后便與清軍玩起了主力對峙,清軍雖然看似占據了主動,可始終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只能徒喚奈何。
在東面的江西戰場,歸屬于南京方面指揮的數萬清軍先是連戰連勝,深入了江西東部地區多個府縣,形勢看似一片大好。不過當敗退回去的郭世安得到東岸武器援助,并集結了一些老部隊再度東進后,清軍又連吃了幾個敗仗,戰線再度退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兩軍在這里打了幾個月,各自死傷數千人馬,結果什么名堂都沒打出來,也是醉了。
綜上所述,總體上而,最近大半年來順軍在四川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在積蓄力量,準備發動新一輪的大規模攻勢。和四川相比,其他地方雖然也打得很歡實,可戰線方面卻沒什么太大的變動,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似乎對清國而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在葛爾丹強勢崛起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的時候。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沒人會相信清軍會傻到在登萊、東北和江南與東岸開戰,他們不抽調青州大營、杭州大營的兵力援助其他戰場就已經很不錯了,來打東岸人不是腦子有病么!因此,這才是徐向東剛才提到“還有時間建設部隊”的主要原因,現在遠東三藩,大概是十年來外部威脅最小的時候吧。
1677年9月4日,參觀完在建中的桃村火車站的徐向東等人,沒有耽擱太久,而是繼續向前出發,走出了狹窄的山間谷地,進入到了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這里,便是農業大縣、糧倉重地萊陽縣境內了。
在萊陽縣,徐向東沒過多去看鐵路線,而是深入當地的鄉村和集市,花了足足半個多月的時間,仔細考察了每種商品的價格和產量,同時也評估了當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及交通物流的成本,其專業程度甚至讓姜云帆等人為之汗顏。要知道,這其中很多工作本都是他們平時應該做的。
考察得來的信息徐向東都囑咐手下仔細記錄下來,打算帶回去后研究、討論。隨后,他又在姜云帆的陪同下,馬不停蹄地繼續南下,途徑即墨縣并短暫停留了一天后,最終于1677年9月下旬抵達了膠煙鐵路的終點膠州要塞。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