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零六章 激辯與定調

                第四百零六章 激辯與定調

                “……那么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在于我們如今到底能不能承受失去中國的代價。”就在荷蘭人于大使館內商討對策的同時,離得不遠的東岸執委會行政大樓外交部的辦公室內,一眾中青年外交官員們也在進行著討論。或者說,按他們討論的熱烈程度來說,這已經能夠算是一種辯論了。

                目前正在發的是外交部高級助理白玉堂,此君是現已退休的早期執委白斯文之子,今年已經三十六七歲了,之前一直在貿易部和外交部內大轉。受累于他老子仕途上的頹勢,白玉堂在官場上的起步一開始也并不怎么順利,頗受歧視。不過此子也是了得,不但人長得帥,詩詞歌賦學得好,就連為人處世也不錯,因此這么多年下來倒也慢慢讓他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與一些同為穿二代的狐朋狗友結成了攻守同盟,這地位倒是穩了下來了。

                而在外交、貿易之類的部委內廝混了小二十年后——期間曾短暫空降地方任何,但都不是很得勁,最后又都折回了部委里——深知自己若想再進一步澤必須調任到地方任要職的白玉堂,正在緊鑼密鼓地拉關系、走門路,想要調往海外殖民地任職鍍金。

                至于說鍍金的目的地,白玉堂也已經想好了,那就是之前劉建國已經前往赴任的遠東地區。更準確地說,他白某人想去的地方是位于寧波的南方開拓隊,最好就像劉建國那樣以副部級干部的身份代理主持黑水開拓隊那樣,他白玉堂也能擢升一級,從正局級干部躍升為副部級,那樣就有資格主持一個海外殖民地了——至少可以先期代理嘛,以后稍微有了點說得過去的成績,再升官扶正即可,這都是套路了。

                而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海外殖民地各職務上壓過別人,沒有中央大佬的支持那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考慮到自己能夠說得上話的只有一個執掌司法系統的長輩,且人家愿不愿意幫忙也是個未知數,因此白玉堂為了保險起見,這會也得再取得一個足夠分量的大佬的支持,比如本系統的莫三就是了。

                不過,在外交和貿易系統內,白玉堂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相當之大,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都在部委里苦熬了很久了,都想外放以給自己的履歷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因此這會你便看到了,即便是在同一間辦公室內,大家說話之間也隱隱有些針鋒相對,競爭的意味那是相當濃厚的。

                “承受失去中國的代價,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因為正在運作著前往遠東地區任職,因此這會在辦公室內,白玉堂可謂是旗幟鮮明地反對放棄遠東殖民地的,只聽他說道:“遠東三大開拓隊是我們國家最主要的移民來源,現在全國二百多萬人,其中超過45%的人是明人,即便是人數越來越多的第二代國民,其中明人也占據優勢比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遠東大陸真的是不能放棄的,我們還要與明國、清國爭奪華夏正朔,還要打開他們的市場,還要進行戰略布局,怎么可能輕易放棄呢?林副司長,你這個想法是極端錯誤的,我們國家在黑水、登萊、寧波投入了那么多,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怎么可能因為現在人口略有增長、財政略有吃緊,就要放棄了呢?”

                白玉堂嘴里提到的“林副司長”是林有德的兒子,比白玉堂他小個兩三歲,兩人官職相當,多年以來一直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因此相互之間的火藥味極濃。比如這會在聽到對方語里指出國家每年花費大量資金進行移民頗為不值的時候,白玉堂便習慣性地跳出來了進行駁斥,而眾人似乎也都已經習慣了他們之間的這些爛事,一個個笑吟吟地坐在旁邊喝茶看戲,悠然自得。

                其實,林副司長的看法在東岸并不是孤立的。在很多生于東岸長于東岸的穿二代們看來,遠東的明國、清國與自己有什么關系?能給國家和自己帶來好處嗎?也就是說,在這些人眼里,利益是維系所有的一切的根源,而既然遠東三藩在看得見的不短的未來內,無法給予本土足夠的利益的話,那么這樣的殖民地不要也罷,那樣每年還能省下來數額高達三百萬元的物資和現金呢(移民費用,由移民部和海外殖民地共同承擔),對財政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這些人多半集中于本土的民政、司法、科教文衛及財政系統,既有官員,也有商人。這些人覺得國家目前已經有了二百來萬人了,放在歐洲也不能算是一個多小的國家(畢竟聯合省也就220萬余人,威尼斯也差不多同樣數量,但二者都是強國),要是再每年花費三百萬元的財物移民,移民到本土后還要花更多的金錢和物資進行安置,這筆錢花費得是否值得,在他們看來很成問題。

                這些人覺得,與其每年都遷移數量高達六萬人的明國人、清國人到達東岸本土,不如把這些錢投入到衛生普及、疾控宣傳、教育培訓、科學研究乃至干部培養方面,這樣能夠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讓東岸繼續處于領先之列。

                老實說,白玉堂以前是有些贊同他們的看法的。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家族投資海外貿易的加劇,他的思想漸漸轉變了過來。尤其是在這會已經決定要活動調往遠東殖民地任職,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嘛,他白玉堂現在已經是一個“遠東派”了,論調也開始為繼續維持乃至發展遠東殖民地而鼓吹。

                因此,這會他帶著自己宿敵的痛腳,繼續毫不留情地說道:“我們在寧波建立了穩固的茶葉、生絲貿易,在海珠島商站獲得每年廣東等地相當的對外出口份額,在黑水地區發展起了規模不容忽視的高級毛皮業、海獸捕獵業和鯨魚捕撈業,我們還壟斷了朝鮮王國的藥材出口行業,我們更是從日本用極為低廉的對價買回了大量充當壓艙石的銅塊,這些難道不是利益嗎?我依稀記得,上述這些物資每年銷售到本土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七十萬元了吧,這些物資我們或自己消化,或再加工后出口至歐洲,總體創造的利潤同樣高達數十萬元,這怎么就不是利益了?”

                “我們每年在維持遠東軍隊方面的支出同樣巨大。其中光第七混成營一家,每年的維持費用就超過了三十萬元,別提還有大量火槍、大炮、馬車、彈藥包、盔甲、軍刀、長矛、罐頭食品、藥物等一系列物資的援助了。或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要錢的,可問題是多年以來遠東三大開拓隊一直在以低于我們兵工廠生產成本的價格在采購上述物資,因此可以認為是本土在對遠東三藩進行變相的補貼。這部分的數額,雖然我們一直沒有確切的數字,但相信同樣不會低于三十萬元,這可是一筆很大的錢了。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林林總總的開支,本土每年對遠東三藩的補貼總金額高達一百萬元,這些錢,靠貿易能賺回來嗎?”林副司長朝白玉堂得意洋洋地說道:“事實上遠東三藩對我們來說并不怎么掙錢,要是按照荷蘭人的德行,虧損的殖民地怕是早就放棄了,甚至都懶得多看一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