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年2月10日,化龍縣中營鄉火車站。
戈什金拿來一個羊角錘,用力將封得密密實實的木桶蓋撬開,然后拿來一把小刀,從木桶里割下了一小塊腌得顏色發紅的咸肉,放進嘴里嚼了嚼,然后長吁了一口氣,說道:“味道還不錯,可以接受,尤其是價錢還這么低的情況下。巴塔哥尼亞臺地出產的牛肉,我們也就吃得起這個了,不過肉就是肉,總比一股鋸屑味的黑面包要強,對吧?”
“當啷”一聲放下了手中的小刀,近些年越發心寬體胖的戈什金轉身面向身后一幫蓬頭垢面站立著的俄羅斯勞務工,大手一揮,頗有氣勢地說道:“干活吧!”
而隨著他的一聲令下,跟隨他多年的工頭、監工們也各就各位,催促著自己手下的工人拿起工具,開始了平整路基的工作。他們承攬的這段工程是從化龍縣通往左城縣的一段鐵路,屬于森林鐵路的一部分,具體起止點是從中營鄉至宛亭鄉,長度大約在90公里的樣子,單線路——值得一提的是,自從熱*那(亞)人好說歹說之下投資修通了從化龍鎮到中營鄉的這段長約48公里的鐵路后,他們出于財務方面的考慮,就不太愿意繼續投資基礎設施了,而是準備通過掌握在手頭的一個碼頭(青山鄉碼頭)、一段鐵路(森林鐵路木牌—中營段,184公里)開始坐地收錢,以盡快回籠資金。
森林開發公司的意大利佬的這種想法,東岸人雖然不是很認同,但卻表示理解,因為人家是來賺錢的,不是來給你無償服務的。回籠資金和控制支出對森林開發公司的投資者們極為重要,每年通過碼頭、鐵路運輸的大量木材、食品、谷物、建材乃至人員已經可以讓他們獲得足夠的利潤了,那么還急著砸下大筆資金做什么?一旦真的砸下五百萬、一千萬里拉的,你要多久才能回本?要知道,東岸人與森林開發公司簽訂的協議可都是有期限的,一旦無法在合同期限內撈回投資以及足夠的收益,難道讓大家都去喝西北風么?
而在獲悉森林開發公司不愿繼續投資鐵路之后,東岸人也只能自己想辦法了。尤其是切身利益相關的蛟河地區行署,他們更是想盡一切辦法繼續拉投資、拉贊助想要上馬鐵路,只可惜始終收效甚微。沒辦法之下,最后還是當時尚在任的老干部許信親自拍板,定下了自己搞的決心,即通過自己的努力,優先修通中營到宛亭的這段鐵路,將森林鐵路再往西延伸約90公里,因為他們覺得這段是最為急迫的。
對了,這里得交代一下。最近蛟河地區行署轄下除蛟河縣、化龍外,又增添了一個左城縣,是為全國第76個縣級行政單位,下轄左城鎮、宛亭鄉、南華鄉、狄道鄉、乘氏鄉五個鄉鎮,地域面積相當不小。另外,附近其他一些零散定居點也各有劃分,其中后營鄉歸了蛟河縣,扶風鄉、同谷鄉和崇信鄉三地統一歸了tl縣tl縣地域、人口和經濟實力大增,在中央直轄的十五個縣份(中央今年年初召回了草原地區行署,將商城、永津、廣陵、鳴鶴、桃園五縣收歸直轄)中的排名也迅速上升。
好吧,我們再歸正傳,轉到森林鐵路上來。九十公里長的鐵路,對一個不過轄了三縣,無論經濟還是人口都相當有限的蛟河地區來說,真的是一項比較沉重的負擔。因為正常來說,修建這么長的一段鐵路,其勘探設計費用、器材采購費用、工程建設費用、交通運輸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等雜七雜八的加起來要一百多萬元,而且這還是在大量使用非國民勞務工參與工程建設的情況下呢,按正常套路來費用可能還要更多一些。
一百多萬元的費用,對總人口不過七八萬人的蛟河地區來說,確實是太多了一些。即便這些年來他們的財政狀況大為改善,比如蛟河縣的手工業生產、森林工業蔚然成風,比如化龍縣的糧食種植產業也頗為不俗,再加上中央將很大一部分賣地收入給到了地方上,使得縣一級的政府財政收入因“土地財政”而大大增長,但他們一年能拿出來修鐵路的錢也絕對不會超過十萬元。三年積累下來也不過才攢了三十多萬元而已,幾乎還差了整整一百萬元,缺口實在太大。
不過好在許信這種老干部活動能力超強,人脈關系廣闊,在幾次進京奔走一番后,在執委會大幅度削減鐵路投資的大背景下,居然還從交通部那里要到了大約十多萬元的專項資金,也是神奇得很。其實,本來按照正常套路,執委會在哪里修鐵路也不會在蛟河地區修,因為這里的優先級實在太低了,不過誰讓老干部的活動能力強呢?而且最關鍵的,人家地區行署和三個縣政府都愿意勒緊褲腰帶出錢,別的地方你愿意么?所以,不要總怪上頭偏心,實在是人家的決心更強啊!
另外,國營中央鐵路公司在看到居然有地方政府愿意出部分錢修建鐵路(這不是傻的么……),雖然他們要求該段鐵路的日后部分經營分紅(具體分紅比例有待協商,分紅期限也不會超過二十年),但對中鐵公司來說仍然是大有賺頭的事情,而且還能讓他們把手伸進之前從未進入過的森林鐵路系統,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