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巴拉那河三角洲的經濟以后要怎么發展呢?這地方,森林密布、河汊縱橫,動植物是夠多了,但也足夠荒涼了。好在交通條件還不錯吧,巴拉那河的各條汊流都能通航吃水深的大船,與本土聯系不會弱,這大概是唯一的優勢了吧?除此之外我實在找不到別的什么亮點。”有一起跟來的學生看了看周圍蠻荒的景色,出發問道。
“呵呵,那是農業部的事情,我們地質部門管那么多干嘛?”折了一根柳枝在手頭晃悠著玩的王大力白了學生一眼,哈哈一笑,說道:“不過也不是不能和你們說一說,這巴拉那河三角洲的經濟啊,以后還是得以專門化的農業為主。首先,這里的氣候和土壤是有利于農業生產的(雖然有洪水危害的可能);其次,盡管三角洲地處溫帶緯度,然而這里的氣候卻很適宜亞熱帶果樹的生長,因為彌漫的濕氣驅逐了——至少是極大緩和了——在該緯度位置上容易出現的霜凍災害。另外,巴拉那河從上游熱帶地區帶來的巨大水流也造成了這種氣象上的制約現象,特別是在果樹的開花時期,影響更甚——當然是正面的積極影響了。”
“因此,我曾經給農業部的人支了這么一個招,即在巴拉那河三角洲上大力開發果園和蔬菜種植業——嗯,種植范圍僅限于改造過的鬃崗地形上——過往的船只和人員對這些商品的需求應該會不小。而且一旦有了基礎的防洪設施,比如鬃崗,每逢汛期,不發洪水則罷,就算發了,只要不是太過分,溢流過來的洪水也可流入鬃崗內的洼地沼澤內,并在那里滯留一段時間,這也是一筆可資利用的資源。”王大力繼續笑著說道:“而且我還建議,要大力種植柑橘類水果,這與南錐地區要發展的水果種類也不沖突,多好!現在我們國家有一百多萬人口了,人民的消費能力也不算低,也是時候多生產一些肉、魚、蛋、奶、水果、糖煙酒茶等商品愉悅我們的人民了,巴拉那河三角洲一帶發展這些專門化農業,準錯不了。如今就看農業部那幫官僚們有沒有接受我的意見了,希望他們腦袋能清醒點吧,畢竟拓荒者也不容易,給他們提高收入也能鼓勵更多的人移居過來不是。”
其實,在白水淀地區取得了大量沼澤、濕地區農業生產的經驗后,如今的東岸共和國農技人員們對于如何克服汛期洪澇災害,最大程度地利用改造的鬃崗地形已經頗有心得。比如,白水淀一帶的農民就在汛期的鬃崗洼地內(有大量洪水流入,一般要在里面停滯好幾個星期乃至兩個月才能被蒸發掉)種植了許多水生作物,然后出售到城市里,獲取了不菲的收益。
此外,不得不提到很多時候巴拉那河流域不但不發洪水,也會產生一些干旱天氣。這個時候,鬃崗內的淡水資源就能保證農家飼養的牲畜的飲水不受限制。白水淀地區的經驗已經確切地表明,如果建造起像聯合省那樣的堤壩圍海式的保護工程,那么當地能開發出的土地面積完全可以呈指數級上漲——后世阿根廷人就在巴拉那河三角洲的很多島嶼(如馬薩盧卡島、萊齊瓜納島等)上面,開創了此類農業模式并廣獲成功,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1662年11月24日,王大力等人抵達了后世孔斯蒂圖西翁鎮對面的陸地沙洲上,然后在此埋了塊石牌,表示這里將會修建一處碼頭,以給來往船只提供加煤服務。王大力這次又發揚了自己的惡趣味,將其命名為保塞港(后面需到東岸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兩方去登記備案,西班牙官員也將來查看煤水站的面積、型制有沒有超標),盡享地圖開疆的樂趣。
而到了這個地方,巴拉那河對岸其實已經有了許多西班牙村莊或城鎮了。與巴拉那河三角洲那邊差不多,這兒的交通往來幾乎均以河運方式進行。無論是運送旅客、水果、木材還是其他什么東西,都是靠著大量往返穿梭在河道中的船只來完成的,船幾乎就是這里居民們唯一的交通工具(當然這話可能有些夸張),所有居民都擁有或大或小的船只、木筏以應付運輸的需要,由此可見一斑。
接下來一段時間,王大力等人又分別在后世迪亞曼特港、埃斯基納港附近插了兩塊石碑,表示這里以后都將是煤水站將要建立的地點,并分別將其命名為威戎港和鎮戎港——不知道西班牙人在知道這些名稱的實際意義后,會不會為之抓狂怒罵。
1662年12月2日,幾艘船抵達了后世貝拉維斯塔城附近,王大力等人照舊在這里埋了塊石碑,并將其命名為武信港。從這里開始,巴拉那河就進入到了科連特斯航段,這個航段河道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三段,上段是一長條形沼澤,占據流程的相當部分;中段有大小兩個河床,大河床是個很開闊的谷地,河水在小河床里流動,且一般只有在漲水季節時,才會漫出小河床;下段比較短,但河床深邃,利于航行。
12月2日后,幾艘船只繼續北上、東行,并進入了上巴拉那河流域。王大力等人繼續地圖開疆,又在后世itati小鎮附近設立了個煤水站,并將之命名為武平港。而從武平港再到更上游的合興港(這是一個真正的定居點,與前面那些只有“一炮之地”大小的煤水站有本質區別)也就兩三天的航程了,至此,從拉普拉塔河口至伊瓜蘇港這一千多海里的航段就全部串聯起來了。
有了這些遍布巴拉那河左岸的一系列煤水站、定居點的補給,東岸船只再不用攜帶大量燃料或運煤船隨行了,運輸能力大大提升(安全性方面同樣也提升很大),這對于開發上巴拉那河一帶的新占土地意義極為重大。而且,在某些“心理陰暗”的人看來,有了這一連串的據點之后,東岸人差不多也將河間地區這塊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之地”隱隱與拉普拉塔其余大部分地區割裂了開來,收入自己囊中的趨勢相當明顯——頂多以后再隨意打發西班牙叫花子幾個錢聊做補償嘛,相信他們不會拒絕的。
可想而知,一旦東岸人依托這些據點向內陸擴散——幾乎是必然的事情——然后當西班牙王國與華夏東岸共和國爆發武裝沖突時,駐守在河間的地區的那些拖欠軍餉快一年的雇傭軍再一倒戈,西班牙人基本上可以在一夜之間與河間地區永遠地說拜拜了,這可不是聳人聽聞的惡劣玩笑,而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實!(未完待續。)
_a